论说:论戒躁
(2021-09-28 09:46:51)分类: 论说 |
论
许多媒体报道现在中国社会上蔓延着浮躁情绪。
广大民众觉得自己的生活水平并没有随着GDP那样高速增长而得到相应改善,与那些富豪相比差距反而在增大。有一种被剥夺的感觉。
有些国企高管认为自己给国家挣了那么多钱,自己的报酬低的太不相称了。
有些挣了大钱的民营企业家(这里暂且不说那些巨额财产来路不明的人们),由于心中无底,想着法儿把钱转移到境外……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我认为有理论方面的,有历史方面的,也有方法方面的。
马克思巨大的理论贡献是发现了剩余价值。发现社会财富的增加,劳动者的贡献巨大。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而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于是无产阶级醒悟了。他们起来斗争,要夺回自己应分到的那份蛋糕。
但是,社会生产中光有劳动力是不行的。劳动力必须和生产资料(资本和劳动对象——大多是物化了的劳动)相结合才能进行。在现代化大生产的过程中,管理者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在增加的社会财富中各种因素贡献比例多大?多少是可以消费的?在消费中劳动者、管理者、资本各占多大比例?希望我国的学者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静下心来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这诸多问题搞清楚,各个阶层的人员分到多少就基本合理了。并进行深入宣传,使国人达成共识,大家就会比较心平气和了。
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相当年,他们处在我国目前发展水平的时侯的社会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子被我们忽略了。而我们眼见的是现代发达国家的现状,于是人们就想过现代发达国家的生活。我们的意识“被”超前了。这就好像一个人脚还站在A火车站,而脑袋已被拽到了下一站B。您说,能不难受吗?这是历史原因。
我们方法上也有不足。为了鼓舞士气,我们往往宣传成绩多,检讨缺点少。而且还举办了一些发达国家、至少是新兴国家才能举办的世界级水平的大型活动。这就误导了民众,意为我们国家不是老大,至少也是老二,已是太平盛世了。自然应当过的比现状好。
因此希望以后各级领导把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如实的告诉广大民众,使民众认识到我们还是个穷国,还得要艰苦奋斗。举个具体的例子,应当如实告诉民众,在我国的GDP中,多少被外资拿走了?多少被我们浪费了?多少必须用于环境补偿?多少用于扩大再生产?多少用于必需的储备?我们实际能用来消费的还剩多少?消费部分多少是公共消费?落实的个人消费只剩多少?我想,我们的民众是讲道理的。当他们知道了实情,他们会主动出来为国家分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