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曜宇的文章;一份报纸背后的辛劳

(2011-07-27 13:52:20)
标签:

杂谈

                一份报纸背后的辛劳

    201177日傍晚,我来到了山东新闻大厦,参加由《生活日报》小记者团组织的“小记者学编版”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会了解到一份报纸的生产流程,同时接触到排版的相关知识。

我曾通过其他途径对报纸的生产流程有一定的了解。这次, 乔老师对我们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讲解。他告诉我们,一份报纸的生产流程是相当繁琐的。首先,报社内部要召开会议,给各位记者分配任务。记者们在上午外出采访,下午写稿,再将写好的新闻稿发至稿件汇集中心。编辑人员将对繁多的稿件进行评审,优中选优,取最适合、最有用的消息或新闻报道。随后,编辑人员进行初期的排版,把基本成型的样本交给其他工作人员,汇集成大样。此后大样要经过多次的校对、修改和审核,最终成为报纸的“底板”。经领导签字后,它被传送到印务中心,印刷出来,我们每天看到的报纸就诞生了。再经过发行销售,报纸便到了我们的手中。

了解了报纸的生产流程,最让我兴奋的环节到来了——老师将手把手地教我们排版。我从来没有接触过排版的过程,对此感到格外新鲜。排版需要一种谓之“排版纸”的纸张,上面密布着小圆圈,用以代替汉字,整张纸共有8346个小圆圈,也就是8346个字。编辑须运用各种报纸语言(即“Z”、“X”和长方形,分别指代文字区域、图片区域和标题区),对该版内容进行合适的安排,使其美观、主次分明,最重要的是安排合理,不能有空余或不够的地方。我们明白了它的用途,便跟着老师进行版面设计,参考77《生活日报》的24版进行排版工作。根据老师的明确指导,我们灵活地运用各种报纸语言,对既定内容进行排版工作。不多时,一张张设计巧妙的样本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第一次尝试就取得了成功,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随后,我们手举自己精心设计的样本合了影。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虽然听老师讲了编辑和排版的过程,但尚未真正体验与实际操作。于是合影后,老师带领我们进入办公室,分配至每一位叔叔阿姨那里,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对我进行讲解的是王高峰老师。王老师也是一名编辑,他的固定工作是对报纸的2版进行编辑与排版。此时正值他每天编辑的时间,我亲眼目睹了一次真实的编辑工作的完成。开机后,王老师进入审稿系统。今天的稿件格外多,足有几十篇。他讲道:“当稿件特别多的时候,每一篇都仔细审阅非常困难,更不可能将它们都登上报。要选取大众关注的、或对人民生活有很大影响的报道,也就是将最有用的新闻登上报纸。”我想,这就是《生活日报》所一贯奉行的“服务于民”的宗旨吧。选好稿子,王老师取出一张刚才我们用到的排版纸,进行初期的排版工作。他的操作十分熟练,通过日久而成的娴熟的排版功底和估算能力,将内容进行安排。

今天的学习结束了。我不仅收获了很多报纸设计的专业知识,更宝贵的是领略到了报社的叔叔阿姨们的敬业精神。老师曾对我们讲,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问世,尤其是完善的稿件处理软件的问世,报纸的生产流程删繁就简了不少。但今天我感受到,报纸的生产仍是相当困难的,仅是编辑和排版工作就需要十足的耐心和严谨的作风。“严谨”,也应是新闻工作者最需要具备的品质。但要保持严谨,让报纸的质量得到保障,是多么的不容易——报社的叔叔阿姨们每天要工作到深夜,寸步不离岗。今天,我捧着刚从报箱中取出的报纸,仿佛看见了,看见了新闻工作者们埋头工作的背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