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所解读的《论语》是有害的。在于她将论语完全庸俗化,使之彻底失掉原有的深厚的思想内涵,完全沦为一本轻浮的思想道德操作手册,行为规范指南,使孔子从一个伟大的思想者沦落为肤浅的道德说教者。
如果说当年明月也是用通俗白话解读的方式,带我们重读了一遍现代汉语本的《明实录》,那起码当年明月还只是老老实实的一字不差的做了遍古文的今译,没有掺杂半点自己的理解,文字虽然是轻松得近乎戏谑,但态度却是端正无比,从其貌似游戏的文字中还是能看到当年明月对于历史所怀的敬畏之心。方式虽然是轻松地,但是态度绝对严肃,当年明月虽然没有在历史的研究上有所建树,有所突破,但他是忠于他所看到的历史的,他没有胡说,乱说。
那于丹所重新解读的《论语》呢。完全可以将我对当年明月的评价反过来使用。文字虽然端正无比,可是态度却是轻松的近乎戏谑,从其严肃崇高的面貌后,却看不到半点敬畏心。
如果有所敬畏,那她就应该止步于一字不差的,象中学课堂上那样,仅将古文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为止,这样做了还能算是为了普及古代文化做了贡献。
如果有所敬畏,那她绝不会敢用,象是在中学的课堂上思想品德教育课那样去讲《论语》。要知道古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在蒙童时期,由《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颜氏家训》,这类发蒙读物完成的。《论语》的深度远远不止于规范你的行为举止,坐卧起居那样浅薄。表面上看,这本记言体的语录,好似通篇都是由日常生活,日常行为说起,事无巨细,孔子好似“大话西游”中的唐僧一般唠叨,其实这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论语》通篇无不体现出孔子的思想,每一个字都值得你去深刻思考,虽历经千年,依然是鲜活的思想,具有现实的生命力。而于丹所重新解读的《论语》就是“买椟还珠”,弃《论语》中的珍贵思想于不顾,专拾其皮毛以自重。
如果有所敬畏,那她应该知道,如此肤浅,轻松地阅读《论语》,并将如此阅读后的心得公诸于众,会对这个本来就很肤浅、浮躁的社会产生何等影响。古人曾说,易经是可以驱鬼辟邪的,读圣贤书是一件需要焚香沐浴,正襟危坐的严肃的大事,可见古人对于自己先祖传下来的文化是何等敬畏。古人能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你如此解读了竟然整部《论语》,当教授真是糟践了。如此肤浅解读的唯一后果就是,让本来就无知的更加愚昧,自知无知还有所畏惧,还不敢胡言乱语,还可取,愚昧了就敢说话了,真的成了无知者无惧。
如果有所敬畏,那她应该自知以其学识,才情,根本就不该碰《论语》。
如果有所敬畏,那她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坦言,她不过是在上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引用了《论语》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