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渤海朗夫的文章;夜读秋雨先生的《吴越之间》(随感)

(2010-11-07 10:28:18)
标签:

吴越之间

随感

文化符号

余秋雨

分类:

涵芬楼(文学)

杂谈

分类: 渤海朗夫对世界的看法

    如果文字好,读后就会感到心潮荡漾,就会感到心里熨帖(秋雨文章中多次运用),余秋雨的文字就是这样。

   秋雨的文字是自然的流出,纤弱得像女性的情思,但所说的确是有铁骨男儿真性情的铮铮之言。秋雨寄情于历史风物,游怀在文化苦旅。一个文人,实无半点侩意啊。说那西湖,说那雷峰塔,说那天一阁,文笔婉约实深沉,情愫柔肠却很坚硬。不知大中小学课本有没有选用秋雨的文章,否则是一种大损失。为什么余秋雨受到格外的关注,因为余秋雨是一种文化符号,某种意义上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余脉。对此,我们有责任要珍惜,要保护,要捍卫。如果余先生的文字之林苑不受保护,那只能忍受沙尘暴的来袭了。看他的文章,实在想不出他会在为自己的辩护上再会说什么,以他的性格和品性是绝不屑打这种有失斯文的口水仗的。真的,秋雨真的不要昙花一现。因为秋雨的路还很长,许多人还要看你的文章,甚至有人要收集有关您的文章。也许,这场风波是一件好事。仿佛秋雨之余,天空何不为此利爽,秋色不为此更壮美?老子讲得好,大辩若讷,秋雨选择了沉默,无声而胜有声,沉默是金,但沉默是最好的抗争。

 秋雨何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