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接连不断却一直无法破获的杀人案,三个警探不同的探案方式以及不同的结局,疑点重重但却没有证据去抓捕的罪犯。这些在侦探片中常见的故事元素构成了多重的叙事主题。在影片中,警探们最终也没能抓捕真凶还原真相。但事实上,他们探寻真相的过程恰恰正是还原真相的过程。看似没能找到真相的他们本身也成为了真相的组成部分。而杀人凶手的杀人动机,也正是为了挑战作为“真相”权威认证的警局调查真相的能力,用极端去的行为去控诉不公道的社会。这跟影片《七宗罪》里的凶手动机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用极端的行为“杀人“去反抗社会中的丑恶和不公并希望以此作为一种警喻。而这种种极端、荒谬的行为又为影片中叙事主题时代背景的设置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当然,在《七宗罪》中这种动机被解释为信仰。在做为叙事主题的警察探案的过程不仅构成了影片文本中“回忆”的多重性,更丰富了“杀人”的深层涵义。
先来探讨一下“回忆”文本的多重性。在片中,共有三条回忆线索。第一条也是比较明显的回忆线索是胖警官的探案方法。这部分以胖警官的探案过程作为叙事主题,是故事的主线。他破案的办法就是用自己对案件的片面调查和主观判定去“引导“疑犯进行“回忆“,瘦警察作为他的帮凶充当打手角色,对疑犯屈打成招,一味追求破案速度来获取虚荣的”神探“称号。这种看似找到真相的行为实际上却让他们与真相背道而驰。这种对真相荒谬的追求行为也正是杀手的杀人动机。在此导演采用暗黑色调来隐喻警界的黑暗,并在片中用贯穿使用防空警报和晚上熄灯的客观镜头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特写镜头交代出故事发生在1980年代。时代背景的设定一是为动乱的社会治安和警界的浮躁做出一定解释,二是在警探破案手法上做出限制,间接对凶手逍遥法外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二条回忆线索跟第三条回忆线索有一定的重叠,分别是中年胖警官对于当年探案过程的回忆和凶手对被杀者的回忆。这两条线索都是隐含的,导演用影片首尾暖色调的呼应将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环状叙事。而凶手的回忆又蕴含在胖警探的回忆之下,同时凶手的回忆也是胖警探回忆的导线,凶手是谁这个悬念勾起胖警探探索欲望的同时也引导着观众跟胖警探一起回忆,这就又回到了片子的开头。在又一遍的捋顺之后,真凶才更清晰地浮现出来。编剧的巧妙构思就在这里,将剧情一直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跟以往侦探片不同的是,在这里警探们最终也没能将凶手归案,这也正是本片的最大悬念所在同时也是最大的成功之处。如果不细细思索,这个悬念也就无法解开。然而要解开这层悬念,就要从头再把故事捋一遍。这就让故事本身具有了无限的魅力。导演在首尾处同样色调的处理暗喻故事的终点同时也是故事的起点。中间部分的探案过程暗黑色调的处理同样也是回忆喻指。在这整个的环状叙事中,最外层的是胖警探的回忆,在这个大环里面还包含着凶手的回忆环。至此影片最表层的回忆也就成了最微薄的表意。
不得不说,导演对于色调的运用正是对”回忆“主文本的照应,也构成了叙事的环状表意,赋予整个故事经久不衰的永恒艺术魅力,高妙而又不露声色。
诚如前文所述,“回忆“的主体有三层表述。导演和编剧在题目中并没有给出主语。那么”杀人“这个动作的发出者自然也不仅仅只是凶手。”杀人“这个文本,同样也有着多层的涵义。从表面来看,杀人这个动作的直接发出者是凶手,并且也贯穿影片的始终,但在这条线之下同样也有两条隐含的故事线索,那就是胖警察的”杀人“和新来警察的”杀人“。
不难看出,主体人物的行为在片中都完成了一个彻底的反转。胖警察的潦草断案和新警察还原真相造成影片前半段的主要矛盾冲突。在这半段中,导演在镜头内的场面调度和设置上总是把新警探安排在后景位置和景框边缘,表示他的意见和想法不受重视,他一个人的正义在浮躁的警局里得不到伸张和重视。在他的努力之下,胖警探跟他的帮凶瘦警探逐渐接受他并且认同他。至此他在景框中的位置才变大并且从后景中移到前景。而在表现他与胖警探的对立时,导演让两个人在景框中分别占据半边,很清晰直观地展现出人物关系的对立。
人物行为的反转同样也表现在片头总以“神探“自居的胖警探最后放弃了在警局的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真理的正确认知。胖警探不再自以为是地”杀人“,从而达到了真理的彼案。同时也是从镜像到自我的转换过程。然而新警探的反转是很具有悲壮意味的。从生命的维护者到想要杀人者,从反对刑讯逼供到自己对凶手的毒打。此时他跟胖警探的行为构成了一种转换,但是他要杀的是真正的凶手,代表的也正是真理所在。他的发狂正是《七宗罪》里”愤怒“原罪的代名词。然而在胖警探的理智阻止下,他只能无奈的看到凶手离开。这场戏导演独具匠心地安排在了火车隧道口,凶手从光明走入黑暗的隧道,暗喻正义最终没有得到伸张。同时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刑讯逼供打手的瘦警探在冲突之中失去了作为他的标准程式化踢人动作的左腿,这也从一方面隐喻着刑讯逼供的行为受到了遏制,无辜之人不再含冤入狱。
在情节的设置上,导演也用了很多隐喻来告诉我们凶手所在。审讯中凶手说,“镇上的小孩子都知道你们抓无辜的人,但是我不会这样“透露出他的作案动机是对真相的守护而不是欲望。如同《七宗罪》里守护信仰的凶手一样,他是真相的信徒。被杀的女人都被伪装成被强奸的样子,但事实上警方正是被强奸带入死胡同而找不到证据。而且他所杀的都是镇子上有名漂亮的女人,说明他是为了引起警方的注意,并且挑战警方的”权威“判定,从而完成自己对真相的守护。在这一点上与《七宗罪》很相似。
虽然警探们最终也没能将凶手归案,但是他们的行为过程同样也是对真相的守护,跟凶手的目的不谋而合,虽然没有大鱼大肉大结局,但是他们都到达了真相的彼岸。杀人和回忆,正是构成真相的要素和守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