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iddle/6cc2eddcg90fadd95b02d&690
边跋:靖侯仁兄法正。辛巳,巨来刻。说明:青田石。陈巨来为朱荣爵刻“子孙保之”印共两方,此为较小的一方。
“子孙保之”,出自《中庸》,其原文是: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意思大概是,可以在寺庙被人供奉,后代也保佑他。
读陈巨来先生的印,总是给人以清心舒畅的感觉。一则在于其用刀清爽细腻,线条干净流畅;更重要的在于其印稿设计的独到精湛。这里我们且不谈用刀,先从印稿设计的角度说说该印的精妙。
总体来说,与陈的其他圆朱文印一样,“子孙保之”最明显的特征也体现在“匀”字上,印面相当流畅,无一丁点磕绊指出,无半点拥堵之感。观之若行云流水,又若鱼游水中。现在我们就具体探究一下陈先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http://s5/middle/6cc2eddcg90fae0daae94&690
这里陈先生选择了他一贯使用的圆滑的线条,使得字体流畅生动。在字形的设计上,考虑到“子”“孙”“保”“之”四个字都有一个相同的“U”形,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印面的雷同而失败。陈先生却相当高明,当你看这方印时,丝毫感觉不到雷同与呆滞。
首先,他把“孙”字的左半舍掉,用“=”代替之,表示借用了上面的“子”字。这样就极巧妙的“子”同“孙”字左边的重复,同时腾出了空间,也使“孙”字右边的部分得到舒展。
印面的右半因为省掉“孙”的“子”部而舒展了,印面的左半二字中,“之”字笔画简单不必考虑,所虑者“保”字。又是一个左右结构,若想印面统一,就需要对“保”进行一定的变化,适应全局。这里,陈先生借用“保”的通假http://s6/middle/6cc2eddcg90faea91fa25&690字,这样又腾出许多空间,对于整个印面的安排十分有利。
横向上,“保”“子”二字的U形雷同还是个大问题,陈先生的处理是,把“子”字的左边向上搭边,右半却向左搭边。U字形,变成了L形,破掉了与“保”字的重复。
纵向上,“保”“之”的向上U形开口亦有重复。陈先生才却的措施是:一、“之”字的开口两边自然错开,不再对称;二、把“保”字开口向上拉长,而“之”字开口向下压扁。“保”字向内缩,“之”字向外开。这样就破掉了纵向上的重复。
另外,为了表现印面的流动感,陈先生又把“保”字下半部分进行了弯曲处理。很重要的是,陈的弯曲有度,“保”字下面两竖似曲非曲、似圆非圆,既不失流动感,又不失高雅大方之气,这是陈老用刀相当纯熟的表现。
作为一件经典之作,该应还有许多值得欣赏、把玩之处,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临摹中慢慢学习和体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