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65——蒸豆包、读古文、背唐诗、练站桩、看电影
(2024-07-03 22:10:53)
标签:
365 |
分类: 生活琐事 |
7月3日
星期三 多云 有雷阵雨
18~34度(26~34度)
昨天,婆婆说,不管练什么,一定要心静。心静不下来,就练不成。
中午,在婆家练站桩,努力让自己心静。开始没一会儿,脸上开始出汗,都流到脖子上了。后来右膝盖发僵、发抖。睁开眼看一下手机上的秒表,4分47秒。凑够5分钟吧,于是又练了10秒钟。
吃了几天包子,吃腻了。想吃豆包,本打算去六味斋买几个。又一想,既然休息在家,何不自己做?
吃完午饭回家时,去超市买了一袋红豆馅。
回到家不久,便听到雷声隆隆,一会儿大雨倾盆而下,似乎还有冰雹打在窗户上的声音。我真幸运,没有淋上雨。
午睡起来,雨还在下。
发面,按网上说的,面里除了加酵母粉和白糖外,还放了盐和碱面。比平时和的面少了一小碗,比上次蒸包子的面硬。
三点半左右,雨停了。
看《古文观止》。已经快两个月没看了。
背会了孟浩然的诗《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六点多,熬八宝粥(上午泡了米),包豆包。先擀了一个皮,像包包子那样捏出褶,再把褶压在下面,学老公的做法,用两手团一下豆包。后来,把剂子捏成碗状再包馅。豆包圆溜溜的,和卖的差不多。
蒸了12个豆包,4个馒头,面正好用完。
炒西葫芦。
蒸好的豆包皮厚馅少,倒是不难吃。
晚上看北影版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细节处理得好,反映了老百姓的贫苦生活(八一版中三姑娘请郑百如吃饭、给许茂过生日时吃得都过于丰盛了),情节之间衔接自然,许茂的表现更有人情味;演员们的表演,尤其是阎少春的扮演者表演得很自然。不足的地方是,杨在葆年龄有点儿大。
从今天起,日常的博客里不再写有关跑步、快走、做瑜伽的内容了,等月末小结的时候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