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忧参半话台球

(2011-04-01 08:43:37)
标签:

北京

斯诺克台球

中国公开赛

街头台球

丁俊晖

杂谈

分类: 工作中的点滴

很久没有写博客了,最近很忙,忙得有点儿乱,乱得有点儿找不到情绪抒发点。

想起来几年前自己青春年少的时候,总喜欢向别人灌输“有的可忙是天大的幸福”这种观点,而今年纪大了几岁、有了生活琐事缠心,便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力不从心”,也明白了之前自己那种大义凛然的说辞是多么不顾及旁人的感受。

想起来有位学者说过,忙不要紧,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不要被“忙”这种也许是假象的东西蒙蔽了双眼,而全然不去思考在这背后实质上有没有意义。

还好,幸运的是,我还能算作一直在道路上曲折前进,倾其所有,尽其所能。

说点儿关于台球的话题吧,因为我们这一周多的时间都在大学生体育馆转播斯诺克比赛。

先看一组照片吧,以下照片是我用手机拍摄的,所以画面质量有限,很抱歉。

http://s6/middle/6cc17a67t9fd15d7ae8f5&690


http://s1/middle/6cc17a67t9fd1522c4cf0&690

http://s6/middle/6cc17a67t9fd153cf8c75&690

http://s11/middle/6cc17a67t9fd1555700ca&690

http://s3/middle/6cc17a67t9fd1565bf562&690

http://s10/middle/6cc17a67t9fd15b7431e9&690

 

http://s9/middle/6cc17a67t9fd1579ca358&690

http://s7/middle/6cc17a67t9fd158706c06&690

http://s5/middle/6cc17a67t9fd15a028794&690

http://s5/middle/6cc17a67t9fd15c6cc534&690

http://s5/middle/6cc17a67t9fd15efcded4&690

 

http://s9/middle/6cc17a67t9fd1508ba6e8&690
一年一度的斯诺克比赛不负众望地又折磨了我们一次,对于台球,我始终没有太良好的印象。

曾经的台球在我的印象里就是街头少年的运动,记得那个时候街头少年们是比较流行穿拖鞋的,拖鞋这种原本跟睡衣一样的私密用品在那个年代被很多人套在脚上,出入于影院、商场和台球桌旁。记得那个时候的街头少年们不但穿拖鞋,还一定要光着脊梁,还一定要口叼香烟,然后架杆弯腰伏在桌面上,不管技术到底怎样,最起码“范儿”要到位,只是可惜了,这么逼真的职业形象,当香烟不解风情地熏得少年们只能睁得开一只眼睛瞄准时,顿时大打折扣。

不过,虽然起源于国外的这种绅士运动传入中国时被演化成了一种街头运动,但是我能理解当时那些人的心情与追求,不论他们是不是在无意中把这么阳春白雪的项目变成了下里巴人的游戏,但是台球从进入大众生活到广泛普及,毕竟代表了很多七零后与八零后的回忆。

但是我不喜欢这项运动还有一个理由——其实斯诺克比赛性质挺不友好的,挺不善良的。

你们想啊,选手不但要计算好自己打球的线路,还要在关键时刻给对手做斯诺克,斯诺克这个词就是“障碍,阻碍”的意思。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选手们不分长幼尊卑,绞尽脑汁为对手设计陷阱。这就显得有些阴险了,有些不绅士了,虽然它强调的是选手的技术,陷阱越深技术越高。

这就好比桥牌、围棋和麻将的区别,桥牌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协调,打好桥牌必须注重在搭档之间密切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目标;围棋则强调全局意识,所谓“一子走错满盘皆输”;而麻将又作何解释呢?它强调的是各自为阵,要防着上家、算计着下家,这么一来,麻将就不厚道了。

我不喜欢台球运动的最后一个理由——在室内伏案工作总不比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来得健康吧?

综上所述,这次的斯诺克转播着实是在折磨我,尤其是在完成比赛集锦编辑的时候,我不得不违背着自己的喜好去挖掘画面效果赏心悦目的那一面,为此,我还特意提前向导演进行了请教:“您给我好好讲讲线路球吧,我不希望自己做出的片子让专业人士看过之后,不但觉得我是个门外汉,还不幸让他们笑掉大牙。”

其实不幸还有很多,我们曾经最喜欢的那个如指环王里面精灵王子一样的帅哥亨特已然仙去了,我们认为球风最“纯爷们儿”的火箭奥沙利文也已经家去了,剩下的这几个里面竟然没一个打得爽快的,想想后面几场比赛的转播时长,真悲哀。

不幸中的万幸,最起码我们看到了以丁俊晖为代表的中国少年们正在把这项街头运动逐渐发展成绅士运动,这也是唯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电视工作者饱受转播时长摧残的这些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