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贺兰鹔鹴-紫邯宫主
贺兰鹔鹴-紫邯宫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35
  • 关注人气: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沪·上海:吴淞铁路/淞沪铁路

(2017-11-12 08:07:04)
标签:

历史

考古

旅游

地理

杂谈

分类: ☆浪迹天涯·姑苏华亭·苏沪☆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为上海市内至吴淞口铁路,先后两次修筑。清同治四年(1865),外商策划在租界内修筑铁路,被地方当局制止。次年,英国公使阿里国(R.Alcock)借口黄浦江岸起卸货物不便,要求在上海、吴淞口之间修筑铁路,被清政府拒绝。其后,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奥立维·布拉特福(Oliverb.Bradford)发起修建从吴淞码头到上海的窄轨铁路。同治十一年(1873),成立吴淞道路公司(简称道路公司),诡称修筑“寻常马路”,骗取道台沈秉成允许。同治十二年(1874),道路公司宣布已获上海至吴淞间长9.25英里(14.89公里),宽约15码(13.72米)的土地。次年五、六月间,道路公司由于资金短缺,转让给英商,另组吴淞铁路公司(简称铁路公司)。铁路公司除接管道路公司的土地和权益外,又增购一些土地。当年冬季,开工修筑路基,土方由地方保甲承包,最多时有2000名工人。铁路公司在华代理人为怡和洋行。清光绪元年(1875)底,怡和洋行委派总工程师兼负责人玛礼逊抵沪。十二月二十日(1876年1月20日),上海至江湾区段开始铺轨。光绪二年(1876)正月初八(2月14日),“先导号”机车试行。至此,新任道台冯焌光及清政府虽曾交涉,但铺轨仍继续进行。五月初十日,第一台机车“先锋号”运至上海。此后,10辆客车陆续运到,每辆约载客25人。货车12辆,各载重5吨。光绪二年(1876)闰五月初九(6月30日),上海至江湾段竣工,举行通车典礼。五月十二日(7月3日),从天后宫北(今河南北路、塘沽路口)到江湾段正式营业。行车速度15英里(24公里)/小时,全程约35分钟。票价上海至江湾,头等1元,二等5角,三等制钱200文(制钱1200文,换大洋1元)。光绪二(1876)年十月初六(12月1日),上海至吴淞全线通车,时速25英里(40公里)。英国领事邀请盛宣怀等官绅乘第一班车,全程行驶半小时。运输收入每星期每公里获利约17英镑。吴淞铁路全长9.06英里(14.58公里),是一条轻便窄轨铁路,轨距30英寸(0.762米)。路基约宽15英尺(4.57米),高3英尺(0.91米),使用轻型钢轨每米重13公斤,枕木长1.4米,宽约15厘米。沿线有跨越小河木桥15座,涵渠20座,全线道口约50处。备有蒸汽机车3台,“天朝号”和“总督号”为客车机车,“先导号”为小型机车。吴淞铁路营运初期每日开行客车6对,列车由6节车厢组成。次年二月,列车车厢增挂至9节,用两台机车牵引。
铁路公司强筑铁路,遭到沿线人民反对。早在光绪二年(1876),铁路公司在江湾附近用竹篱圈地,激起民愤,捣毁江湾收票房。同年六月,通车营业1个月,江湾北段1人被火车压死,更激起民愤,清政府在群众压力下照会英国领事要求转令公司停止运行。几经交涉,最后议定收买吴淞铁路条款:中国应付买断银为规平银28.5万两,银价分3期交付,1年交清。1年之内,铁路营业仍由洋商承办。行车压死人命一案,另议抚恤银两。光绪三年九月十四日(1877年10月20日),价银交割清楚,吴淞铁路于当日下午2时全部收回,两江总督沈葆桢下令把铁路拆毁,将器材运至台湾高雄港备用。吴淞铁路上海站(时称上海火轮房),设在二摆渡北岸,东靠陆家宅、孙家宅(今东、西泰华小区),西傍徐氏未园(粤人徐润私园,今闸北区街头绿地),南沿小浜(今七浦路),北邻陆家坟山(后为江西北菜场,今为海宁路以北)。北河南路拓宽时,该站没入路中。该站是上海最早的火车站,设备简陋,仅铺设错车及调车的股道。站房为木屋两间,一为票房,一为行李房、值班室。单侧式月台,长约50米。此处车站虽早已不再存在,但老居民仍称该处及其附近为“铁马路”,称南首的河南路桥为“铁马路桥”,称江西北路菜场为“铁马路菜场”。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张之洞两次建议修筑吴淞至上海至江宁(南京)间铁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庭准奏并批示以官款“先修淞沪后筑沪宁”,并成立以盛宣怀为督办的铁路总公司。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廿六日(1897年2月27日),淞沪铁路开工,大体循原吴淞铁路走向兴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七月建成通车,全线建设费用计92.5万两银子,是中国政府官款修建的江南第一条铁路。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淞沪铁路移交沪宁铁路接管,成为淞沪支线,俗称淞沪铁路。沿途设宝山路、天通庵、江湾、高境庙、吴淞旗、张华浜、蕰藻浜、吴淞镇、炮台湾9个车站。一·二八和八·一三两次淞沪会战中,淞沪铁路成为中日两军激战区,遭到严重破坏。1938年日军拆除蕰藻浜站至炮台湾铁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回营运。解放后由市军管会接管,担负上海至蕰藻浜间的客货运任务。60年代初期,因公交开通停办客运,改为货运专线,只设江湾站。后因淞沪铁路市内段平交道口众多,严重干扰交通,基本停用。1990年,沿线居民私搭乱建,逐步侵占铁路地界,已无法正常通行。1997年拆除淞沪铁路,仅中段江湾至何家湾段作为沪宁铁路支线,保留至今。随后沿原线路建成高架轻轨(轨交3号线),2000年12月投入运营,设宝山路、东宝兴路、虹口足球场、赤峰路、大柏树、江湾镇6站,并延伸至宝钢附近。淞沪铁路运营初期,每日开行旅客列车8对。民国十年(1921年),每日开行旅客列车11对。民国十七年(1928)10月,铁路局向英国订购5组蒸汽机车,民国十九(1930)年3月投入运行,至民国廿三年(1934)每日行驶列车增至30对。同时取消客车等级,统按三等收费。宝山路至吴淞货站间,每日开行货物列车3对。民国廿八(1939)年4月,由日伪“华中铁路株式会社”管理。抗战胜利后,宝山路至蕰藻浜每日开行列车8对。解放后,1949-1962年,主要办理市郊旅客运输,每日开行近郊列车6-9对。1963年初,客运停止。
除淞沪铁路主线外还有与之联轨的支线数条:
1.三民路支线
1934年元旦,上海市政府从南市枫林桥迁往新市中心区(今五角场)新市府大厦办公。为发展新市中心区和配合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新落成的上海体育场(今江湾体育场)召开,京沪区铁路局徇市政府之请,于民国24年赶筑三民路铁路支线。该线自淞沪铁路6.53公里处出岔,沿三民路(今三门路)至市区淞沪路止,全长2.356公里。工程于民国廿四年年初动工,当年9月铺轨完成。由于行车设备尚未布置就绪,在淞沪铁路出岔处增设临时车站,称“三民路分路站”,在终点处也设临时车站,称“三民路站”。当年10月10~20日第六届全运会期间,淞沪铁路宝山路站与三民路站之间,按日互驶旅客专车。全运会结束后,10月28日起正式运输营业,每日宝山路站至三民路站之间客运列车往返行驶共32次。后因乘客寥寥,入不敷出,遂于民国廿六年将线路拆除。
2.虬江码头支线
详见“何杨支线”。
3.何真支线
详见“南何支线”。
4.新兴支线
详见“611支线”。
5.钢材线/311支线
1995年建成使用,该线连接三家单位:逸仙路钢材现货交易市场、三门路一家电机厂和一家水泥厂。沿线有三个道口:万安路、逸仙路、政立路。该线于2011年废弃,三个道口皆已填平。
http://s6/mw690/001ZtHX5zy7fHhLzVat65&690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及其相关线路略图
http://s12/mw690/001ZtHX5zy7fHhLb2Ftcb&690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及其相关线路图(2000年卫星图)
http://s5/mw690/001ZtHX5zy7fHhLqdyAd4&690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及其相关线路图(2017年卫星图)
http://s1/mw690/001ZtHX5zy7fHhKwa6Qd0&690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纪念地及历史陈列室。
http://s5/mw690/001ZtHX5zy7fHhKkgKgd4&690
↑淞沪铁路公司界碑,位于淞滨路附近的淞沪铁路历史陈列室。
http://s2/mw690/001ZtHX5zy7fHhKKYDv11&690
↑上游型机车,上钢五厂捐赠,位于淞滨路附近的淞沪铁路历史陈列室。
http://s9/mw690/001ZtHX5zy7fHhK8tzWe8&690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纪念地及历史陈列室,位于淞滨路附近的淞沪铁路历史陈列室。
http://s3/mw690/001ZtHX5zy7fHhI5yVA32&690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现存轨道。位于江湾站遗址北侧。2017年。
http://s11/mw690/001ZtHX5zy7fHhIIIVI2a&690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现存轨道。位于江湾站遗址北侧。2017年。
http://s12/mw690/001ZtHX5zy7fHhInX9p5b&690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现存轨道。位于江湾站遗址北侧。2017年。
http://s5/mw690/001ZtHX5zy7fHhHDyZK14&690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现存轨道。位于纪念路车站西路路口,江湾站旧址。
http://s13/mw690/001ZtHX5zy7fHhHOxfS9c&690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现存轨道。位于纪念路车站西路,江湾站遗址。
http://s9/mw690/001ZtHX5zy7fHhJ0uqQe8&690
↑位于1876老站创意园附近的吴淞铁路/淞沪铁路现存轨道,为街头景观。2017年。
http://s5/mw690/001ZtHX5zy7fHhJglwg94&690
↑淞沪抗战历史碉堡,位于吴淞铁路/淞沪铁路轨道西侧,淞沪会战时,该地为中日两军激战区。现位于1876老站创意园,作为街头景观。2017年。
http://s4/mw690/001ZtHX5zy7fHhJKnez63&690
↑淞沪抗战历史碉堡,位于吴淞铁路/淞沪铁路轨道西侧,淞沪会战时,该地为中日两军激战区。现位于1876老站创意园,作为街头景观。2017年。
http://s14/mw690/001ZtHX5zy7fHhJvUVnbd&690
↑淞沪抗战历史碉堡,位于吴淞铁路/淞沪铁路轨道西侧,淞沪会战时,该地为中日两军激战区。现位于1876老站创意园,作为街头景观。2017年。
http://s3/mw690/001ZtHX5zy7fHhJWWps32&690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与轨交3号线。1876老站创意园,2017年。
http://s15/mw690/001ZtHX5zy7fHhKYBLo2e&690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与轨交3号线。大柏树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