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贺兰鹔鹴-紫邯宫主
贺兰鹔鹴-紫邯宫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35
  • 关注人气: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额济纳旗:温都格城/K749/东城圈

(2017-09-14 11:58:58)
标签:

汉代

居延

历史

旅游

考古

分类: ☆浪迹天涯·漠北蒙疆·蒙新☆

【温都格城/K749/东城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16公里处的戈壁中,坐标为E101°9′30″,N41°51′16.8″。蒙语名“交德布勒格”,汉译“东城圈”遗址编号为K749。推测属汉张掖郡居延都尉府居延塞诸城之一,建于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废弃于东汉末年。遗址周围地势平坦,保存有内外城墙。外城现存东墙和北墙,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0米,南北宽65米,残高约5~6米,宽约3米。内城平面呈方形,边长28米,现存南墙和西北角,高约5米。1930年11月30日,贝格曼在扎营前发现此遗址。索氏的记录中提到,遗址现存东、北二城墙,最长者51米、高5.7米。城内现存三堵残墙,同样高5.7米,一位夯筑,余为土坯筑。甘肃省文物工作队测量数据为北城墙长40米,东城墙56米、高6米。南墙保留一段用土坯补过,门向南开,城中有28*28平方米的方形障,已坍塌。从K749城墙的筑法来看,此地虽未出土汉简,仍属于汉代遗址。地表上汉代与西夏时期陶器碎片相互混杂,可知西夏时期尚有人居住。K749城的内、外城结构,规格似乎也高于其他城址,因无汉简出土,对于此地到底属于何种性质、层级的古城,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http://s5/mw690/001ZtHX5zy7ee9Im52404&690
↑温都格城方位图,位于达来呼布镇东南的戈壁滩中,需自驾或租用越野车及底盘较高车辆进入,另外选用摩托也可。

http://s1/mw690/001ZtHX5zy7eea7FOEw00&690

↑温都格城卫星图,使用GPS坐标配合更适合寻访,戈壁滩中的手机信号较差。从卫星图中可以清晰看到外城城墙和内城残墙。

http://s12/mw690/001ZtHX5zy7eeaDfbNp5b&690
↑温都格城文保碑背面简介
http://s13/mw690/001ZtHX5zy7eeaUQ55y8c&690
↑温都格城文保碑,正面已经残破,1982年公布,1996年立。http://s3/mw690/001ZtHX5zy7eeaDOR8K12&690
↑温都格城外城北侧城墙
http://s4/mw690/001ZtHX5zy7eeaEcNt933&690
↑内城仅存的夯土,右侧的三个小夯土堆。
http://s10/mw690/001ZtHX5zy7eeaElYHTa9&690
↑温都格城外城城墙
http://s10/mw690/001ZtHX5zy7eeaEySqBf9&690
↑温都格城内城城墙残存。
http://s8/mw690/001ZtHX5zy7eeaEStzp17&690
↑温都格城外城城墙
http://s16/mw690/001ZtHX5zy7eeaFbxO71f&690
↑温都格城残存的内城夯土墙
http://s12/mw690/001ZtHX5zy7eeaFDaav4b&690
↑温都格城残存的内城夯土墙
http://s8/mw690/001ZtHX5zy7eeaFUj9d97&690
↑黄沙覆盖下的温都格城,从汉代断断续续的沿用到了西夏或元,随着风沙的侵蚀渐渐覆盖,被当地牧民称为东城圈。
http://s2/mw690/001ZtHX5zy7eeaG5Tot81&690
↑保存规整的温都格城外城城墙
http://s8/mw690/001ZtHX5zy7eeaGmTT967&690
↑温都格城遗址
http://s11/mw690/001ZtHX5zy7eeaGIXwK5a&690
↑温都格城遗址
http://s8/mw690/001ZtHX5zy7eeaGUsmP17&690
↑温都格城遗址,内城小夯土残墙
http://s11/mw690/001ZtHX5zy7eeaH9u2Kca&690
↑温都格城遗址,内城小夯土残墙
http://s13/mw690/001ZtHX5zy7eeaHpzmk1c&690
↑城内散布的碗底残片,或许汉唐,或许西夏,或者元,亦或近现代,无论何时所留都见证了百姓的生存,诉说着古城的兴衰与湮灭。
http://s10/mw690/001ZtHX5zy7eeaHJ7vz49&690
↑进出古城的路,都是这种便道,对于不常走的人来说,毫无路标可言,也只有在此处长大当地牧民能认得出。茫茫戈壁,无所谓路,走的多了也就是路了,风沙过后这路也就不见了。所以戈壁里访古方向至关重要,方向对了怎么都能到达。

在甘肃的金塔县-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沿着额济纳河流域分布着上百座这样的城塞和烽燧遗址,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中,在史书中有一个名字,居延。汉代居延地区分为居延都尉府(大部分在额济纳旗境内)和肩水都尉府(大部分在金塔县境内)。

居延都尉府下辖4候官15部127燧1关,其中1关为悬索关,也是卅井候官遗址(推测为博罗松治城/P9),4候官为殄北塞、居延塞、卅井塞、甲渠塞,其中著名的居延汉简出土地甲渠候官遗址便是4候官之一。至于居延都尉府到底是哪一座存在争议,主要在争议在K688(雅布赖城)、K710、K749(温都格城)这三座城。

肩水都尉府下辖3候官14部95燧1关,其中1关为肩水金关,3候官为广地塞、橐他塞、肩水塞,其中著名的大湾城即肩水都尉府,地湾城即肩水候官遗址。另外大方城和小方城属于广地塞范围内的障城,属于哪种级别也待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