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格力高历不得不暴删10天的根本原因

分类: 文史随笔 |

中国历史上,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自黄(帝)历等古六历以降,阴阳合历之农历先后历经百余次修历校正,既做到了保持与太阳(二分二至)、月亮(朔望)自然运行规律相一致,又做到了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井然有序,同时还具有农耕文明所需之二十四节气的中华特色。1912年始与国际接轨,引入公历,与国际接轨统一纪年便于交流,但不弃传统。
西历有始于BC45年的儒略历和1582年在儒略历基础上删减10天后开始实行的格里高历,亦即18世纪后在世界各国逐步推行的公历。
学界对儒略历的创世年代BC45有所质疑,按天体运行规律据1582年删减10天回推计算,儒略历应始于公元302年左右,与BC45不符,从BC45到302为347年,误差2.71天(3天),但实际日历只差2天,说明儒略历与BC45无关;另据325年教会特定春分为3月21日和525年狄奥尼西推算耶稣诞生年代时都不曾使用儒略历的事实来看,在1582年删减10月4日至15日之间的10天之前儒略历的实用状况并不理想。
天文软件计算的春分和冬至日期是按照1582年10月4日之前的儒略历规则计算的(定气),而此前公历日历表上的春分冬至日期则为平气算法;与实际天象不合,二者误差如此之大,竟然任其存在,说明在1582年之前西方天文学天文观测并没有运用到历法方面,或说是压根就没有天文观测的实践。这是导致1582年高历不得不暴删10天根本原因。1582年10月4日之后的公历(日历)为定气算法,分至日期相对固定在2-3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