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2021-08-14 21:20:07)
标签:

二十八星宿

十二次

石刻天文图

黄道坐标系

分类: 文史随笔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 基于虞喜发现岁差之历史事实的试探

 

山岔壑人

 

学者广百宋斋通过对《苏州石刻天文图》(1241年)和《天象列次分野之图》(1395年)的深入研究,利用天文软件复原了石刻天文图,进而清晰地梳理了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的二十八宿十二次之分界与次度,在头条发表了《天文考古学基础篇:用黄经和二十八宿等坐标标记二十四节气》系列网文。广百宋斋先生提出了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学术论断:“华夏先民长期用二十八宿来标记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宿是黄道坐标而非赤道坐标”,并认为这是中外学界两千多年一直没有弄清楚搞明白的重大问题,这导致了最近200多年来中外学界对华夏文明观象授时绝技的严重误判”。

那么,广百宋斋先生“二十八宿是黄道坐标而非赤道坐标”的论点能否成立?笔者基于虞喜发现岁差历史事实的试探说明其学术论点是成立的。由于论证过程复杂,为避免长篇大论,此文取图解形式予以阐明。个别底图使用了源自百度图库的资源,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基于虞喜发现岁差的试探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注解:图中红色框内的“405123秒”和“404720秒”分别是昴宿六和壁宿一在从BC2640年到公元325年的2965年内,其黄经坐标因岁差而引发的位移变化量;而红色框内“黄经差50.79与赤经差50.82”是两恒星昴宿六和壁宿一之间的相对星距度,是相对稳定不变的;昔日,虞喜就是以这两颗恒星在冬至日南中天时的星距度发现岁差的:

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 他认为:“通而计之,未盈百载,所差二度”,由此得出“五十年退一度”的结论,提出了“岁自为岁,天自为天”的结论,把太阳在一回归年内的运动与其在一恒星年中的运动区别开来,创立了岁差的概念(古人又称为恒星东行,或节气西退)。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由“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可知:虞喜显然是按照星昴和东壁这两颗恒星南中天时的相对星距度计算的,而且很可能是取了“53度”这个数值,方有“通而计之,未盈百载,所差二度”,由此得出“五十年退一度”的结论”;按照广百宋斋据石刻天文图复原的二十八宿十二次刻度图,应是“50.5度”,此数据与天文软件计算结果吻合;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星距度仅仅是按照赤道坐标南中天两颗恒星位置的反映,并不是与之分别相距90度左右的冬至点所在的星宿之星距度数值(如上图2700年是37.5度、2965年是40.5度;若按此计算就是当今的岁差精度);非常遗憾只是一步之差使得虞喜未能登顶。问题出在哪里?广百宋斋的文章说得很清楚,有兴趣可查阅求解。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图上的两个大圆圈也可说明二十八宿是基于黄道坐标系的。

总之,广百宋斋先生对二十八宿十二次分界与次度的清晰梳理、还原和界定意义十分重大!按照中华古度“量天”,二十八宿的总星距度365.25度,而一个回归年365.25天,正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日行一度”,这两个数字的吻合不是巧合;与其说近代以来人们将黄道弧度(角度),平均划分为24分,并以此确定阴历月份从而使得二十四节气相对精准,不如说是回归了中华五千年传统的本来就是基于黄道坐标系二十八宿十二次历法的本真。要了解失传与回归的详情,可以去读广百宋斋先生发表在头条的原文,至于黄道十二宫与岁星十二次和十二地支是何关系,YD的二十八宿与中华二十八宿是和关系,一切都会明了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二十八宿十二次是黄道还是赤道坐标系


 

《史记·历书论》:“盖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於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自黄帝起就考定“星历”。

《管子·五行》:“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於民;通乎阴气所以事地也,经纬星历以视其离。”《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 请注意,这里强调的还是“星历”。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不用说,这里更是细化说明了帝尧时期的“星历”水准,不过也提到了“出日”“纳日”即对太阳的观测,“历象日月星辰”都有了,所以尧时阴阳合历,“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并非虚言。


 

说到尧时的“四仲中星”,有必要提及其因岁差影响是会发生变化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星图的四仲中星是“毕心张危”,其天象年代为(BC3854年——BC2657年),说明至迟在距今4700年前二十八宿星系体系就以非常完善,而不是某些所谓专家说的战国时期之天象,学者MANER对此有着详尽的解读;《黄帝内经》记载的四仲中星(虚张房昴)年代为 BCBC2494——BC2315年;《 尚书•尧典》记载的四仲中星(虚星心昴)年代为BC2350———BC1700年。这些并非是笔者夸夸其谈,因为通过现代天文历法软件是可以进行验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