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斗七星隐藏的秘密

(2020-12-01 16:34:16)
标签:

高庙

八角星

分类: 中华文明

             北斗七星隐藏的秘密

——兼论八角星图案的天文本义

引子

2017年3月24日湖南日报报道:洪江市高庙遗址出土了世界最早的八角星图像洪江市高庙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处年代为距今7800年至6300年,其后续遗存为大溪文化(距今6300年至5500年)。

北斗七星隐藏的秘密

报道称史学家饶宗颐、李学勤,考古学家俞伟超、张忠培及天文学家陈久金等均认为:这种八角星图像与当时人们的方位观和天圆地方宇宙观有直接的联系,是方位天文学的典型符号;它是观测日影、测量时节和制定太阳历的仪具或原始式盘;它印证了古谶纬书所言“河图”“洛书”的说法,与周易八卦存在渊源关系。

据对多幅八角星图像的实测发现,这种等分八角星图像任意相邻角的顶点(也正好是与外圆的交点)与该图形中心点连线的夹角都是45度,而两条连线的延长线又正好与另两个对应角的顶点相交。

这种角对应的关系正是对太阳周年运动所产生的投影线的摹写。贺刚说,可以推断出这种八角星图像的最早出现,是因高庙文化先民在周年性立杆测日影过程中发现了太阳投影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并发现了太阳在夏至、冬至日的投影夹角是45度它与现代天文学研究的结果十分接近。由此可见,高庙文化先民首创的这种等分八角星图像,实际上是表述日投影周年变化过程的一个缩写符号,可作为测定四时的仪具来制作太阳历。

问题:

一、 专家的评语非常简明宏观,但关键性天文数据之依据似有欠缺;虽从中华天文发展史之宏观层面来看说得过去,但就具体的八角星图解读而言似乎又有些空泛。

二、 当地专家太阳在夏至、冬至日的投影夹角是45度太阳周年运动所产生的投影线的摹写”之说更是令人费解,不知所云有何依据。

  按照常识判断,估计当地专家所说的“45度”恐与当地夏至、冬至太阳直射高度角和太阳出没方位角相关;但实际的数据并不能与之吻合。

    其一,就太阳高度角而言,冬至日在北回归线的投射角度只有43度08分,高庙所在纬度{27.2度}地带更不会超过43度08分,显然与“45度”无关{参见图A};夏至日在北回归线的投射角度接近90度,高庙所在纬度{27.2度}地带则会略小于90度而远远大于43度08分,更是与“45度”不相关{参见图B}。

 

北斗七星隐藏的秘密 


北斗七星隐藏的秘密

其二、就日出日落方位角而言,冬天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夏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此乃常识。以 BC4600年的冬至和夏至为例,1月24日冬至,日出方位角117度05分,日落方位角242度55分,与天文准线{90-270}相差27度05分;7月30日夏至,日出方位角62度47分,日落方位角297度13分,与天文准线{90-270}相差27度13分。显而易见,与“45度”毫不相干。

看来,高庙遗址出土八角星图案之天文本义值得商榷。

北斗七星隐藏的秘密

万年以来,北斗七星与正极{正北极}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直在发生变化。以七星之一的摇光为例: BC9000 赤纬56度59分;BC8000 赤纬62度37分;BC5000 赤纬77度23分;BC3000 赤纬78度45分;之后赤纬不断降低,到公元2000年已是49度18分。北斗七星赤纬数值的变化,反映了其与极点相互关系位置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利用北斗星确定正北方向的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参见图C}。

北斗七星隐藏的秘密 

C为根据天文软件回推计算的数据绘制,由图C不难看出,在BC5000到BC2800年间,人们并不是像现在那样通过天璇与天枢延长线的方法来确定正北极方向,那时北斗七星与正北极的相互位置只具有利用开阳和天璇两个三角之顶角的指向来确定正北极方向{详见图解注释},由此确定四正、四维的方向,确定四季的时节。周天360度,如此恰好可以由8个45度的三角形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八角星图案;这才是高庙八角星图案{包括凌家滩、大汶口等多个考古发现八角星图案}的天文本义所在。

北斗七星隐藏的秘密 

北斗七星隐藏的秘密 

当然,这非但与与中华先民常年观测日月运行、立杆侧影、历象星辰、形成天圆地方宇宙观、建立起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天文体系不相矛盾,而且还是其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此外,考古发现的青台北斗九星遗迹图形,十分清晰地记载了当时九星与正极的相关位置。也佐证了BC5000到BC2800年间北斗星的指向特征。

北斗七星隐藏的秘密 

从高庙到凌家滩,八角星图的考古发现并非偶然,是中华天文不断丰富完善过程的客观实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