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三座尧庙之谜
浮山县三座尧庙之谜
说到尧庙,恐读者首先会想到临汾的尧庙。《洪武-平阳志》记载:“帝尧庙在城南五里。旧在汾水西,晋元康中移於汾水东,显庆三年移就今庙”。推断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公元291年-公元300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汾河东岸(现址西南)迁至城南现址。也就是说临汾的尧庙有过两次迁址。
《洪武-平阳志》残存的半张浮山地图
而说到浮山的尧庙,则可说几乎是鲜为人知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因为近百年来,谁也没有看到过他的真容面目。事实上,浮山不仅有尧庙,而且有三座尧庙;浮山不仅有尧山,而且有南北两座尧山;浮山不仅有天坛,而且有南北两座天坛。这在全国范围内,恐都是极为少见的事,兴许仅唯此一处。
前些年,浮山学者在北尧山发现多块原以巨龟托乘的巨型石碑,但碑面上文字几乎荡然无存,只有个别字模糊可认,可见其年代之久远。有一块清同治九年《复修北尧庙碑记》的残碑,上有“陶唐管下”之大字清晰可见,说明至清代时此庙还尚存。
另外,还记载“南天坛在县东尧山之南三里,有石坛三级,坛东有龙井,旱祷或应。” 又记载似是“帝尧”(影印件“帝尧”二字模糊)“墓在县北二十里无碑刻” ,此条还需进一步查证。
如今,当您进入浮山城,向东望去,巨型尧王塑像所在的山,就是那座洪武平阳志所说的南尧山,而其偏南三里伫立着电视塔的山,就是洪武平阳志所云石坛三级的南天坛。
岁月沧桑,如今虽两座尧山依旧,然三座尧庙和两座天坛的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建筑材料的碎片却随地可见。特别是在这些遗址还能找到距今数千年龙山文化、庙底沟文化甚至仰韶文化的一些零星陶片。目前对于浮山两座天坛和三座尧庙的始建年代依旧是个无解的谜题,尚有待于学者们的探索和研究。不过,对这两座天坛,经笔者今天与好友盖丹和小宁在实地用电子罗盘勘测后发现,其地势与周边山势倒是非常适合祭祀或是观测天象的地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