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十二中学听众感言
(2012-04-17 09:54:01)
标签:
郑宝兰弟子规山西青年报文化 |
分类: 分享:听众感受 |
教育学生重在培养道德约束力
人的成长是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逐渐完善自我,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最头疼的就是现在的学生难管,没有规则意识,不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同学不能和睦相处,不听父母和老师的话,造成这个问题有多方面的因素。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驾马车”,而家庭教育应占首位。因为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从小最起码有六个大人宠。家长往往注意孩子读书有没有超过别人?孩子的身体是不是好?忽略的恰恰是孩子懂不懂规矩、守不守规矩,即懂不懂怎么做人,懂不懂怎么待人接物。如何让从小就习惯了宠爱、独占的孩子,在今天懂得感恩、分享、回报,懂得约束、退让,我认为要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
有感于目前学生管理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我一直在思考解决的路径,有一天,我看了山西青年报副社长郑宝兰老师的“《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弟子规》的当代价值”的讲座光盘,深受启发。郑宝兰老师谈到目前学生存在的不守规矩等问题,为什么造成这样的后果,她分析是缺了一个标准,标准就相当于人的GPS,有了它,人生就不会走弯路。那么标准在哪里?答案就在中华优秀文化中,就是《弟子规》。
随着对《弟子规》了解的加深,我在两次主题班会上让学生们看《弟子规》的讲座,然后写感受。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的学生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以前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惯,并表示要坚决改正。这个变化是我没想到的。但因为学校教育必须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家长的大力支持才能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而且只有家长的改变才能换来学生的进步。
同时,我也在反思二三百年前的《弟子规》为什么在当今还有其教育意义和价值。我想,《弟子规》比较偏重于文明,即道德的力量。何谓道德?“道”是一种为人处世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德”则是行为的效果,是指大家因遵守准则而有所得。
太原十二中学生听后感言:
刘一丹: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弟子规》,并且严格遵守,让它引领我们。
李嘉祺:只有规则中的自由才是自由。我们要做好我们的本分,就是要热爱学习。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克制自己,控制自己,不要放纵自己。
王曦然: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我们要对自己的时间有个合理的规划。
赵纪望:《弟子规》让我懂得许多的人生启示,也让我明白怎样做好一名文明的中学生。
卫仕霖:《弟子规》的学习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在这里我学会了感恩、恭敬、包容、友爱、严谨、诚信等优秀的品质,感谢《弟子规》。
段祺钰:《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原则,在以后生活中,我要严格执行,做个完美的人。
白小斌:《弟子规》告诫我们要有责任心。
冯钰祺:学会做人,就是要懂得尊重。
李文旭:把简单的事做对,把平凡的事做好。
贺远昭:我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友爱同学的好学生。
智若愚:一个人活着就要有道德品质,这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反复诵读《弟子规》,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樊婷婷:如果一艘船没有方向,所有风对它都是逆风。
贾春阳:孝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
赵梓安:做一个自律的人,而不是做一个他律的人。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我们。
王宣喻:1130班是个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包容。
赵宇博:这次讲座让我认识到许多存在的问题,“忍”字不够,“怒”字有余,得到的“爱”不少,付出的“孝”很少,不是“礼”让三分,而是得“理”不饶人。我要深刻反省自己,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做一个有“德”、有“礼”、有“孝”的好孩子。
郗嘉祺:连自己也管不好的人,怎么去管好家庭、学习、事业?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在制度中成长。
张慧鑫:一个家庭只有爱才会美满,只有孝才会幸福。
蔺然:妈妈的唠叨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李小雨:我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新标准,有缺点就改正,有优点就保持。
张博然: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就是让自己考下的成绩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你尽心去好好学习,那么你在以后的生活中就没有遗憾。
杨柳青:对于父母的唠叨我们要学会忍,忍是包容,忍是胸怀,忍是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沈含章: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
霍锐峰:《弟子规》虽然字少,但是大道至简。
申艺霖:做人之本是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自己做到“真、善、美”。
程子轩: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好,我们不能憎恨他们,即使他们有一些时候做得过火也不能。
周长宏:学习《弟子规》,做文明人。
王克宇:我们要学会做人,做个讲文明、有修养、有文化、懂礼貌的人。
霍雅楠:让我们将《弟子规》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山西青年报20120413期 >>
第18版:弟子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