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lu清华宣讲会微博精选

标签:
otttv杂谈 |
@Hulu_Beijing:Hulu 广告VP要来中国跟大家见面啦!!9月19日(周三)清华大学FIT楼二层多功能厅,Hulu 广告VP Jean-Paul Colaco会在跟大家从广告、技术和内容等多角度分享Hulu的发展模式和业绩,以及美国在线视频行业的现状,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同学们和社会人士千万不要错过!这是我们的广告VP首次来中国哦!@JoyceZhang张: 同学们,今晚FIT楼,期待你们的光临!//@JoyceZhang张: 我们平时在高校的讲座通常都是主讲技术,明天会更多地跟大家分享我们对行业趋势的解读,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解反映到产品上。我知道好多同学都听过我们的推荐和广告技术讲座,欢迎你!
@薛志raphaelx:hulu讲座归来,先分享几个数据:hulu现有用户4000万左右,内容提供商400+,广告商1100+;日访问用户300万,月3800万,付费用户200万,每月播放视频数25亿,用户停留时间200+分钟;每年5亿美元用于购买内容,现拥有内容量50000小时;整个视频市场份额占20%,但单算优质视频的话市场占有率为40%。
@薛志raphaelx: 然后说说感受:relentlessly improve TV——目标非常明确,要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任意方式看视频。内容优势非常明显;重视技术,广告业务非常用心,注重广告相关性和用户自主性;多设备且高清。印象最深的是hulu的专注,很清楚自己的禀赋在哪里,而国内号称做全产业链的公司太多。
@JoyceZhang张:完全自产的//@夕阳武士-HuangBin:昨晚去听hulu的讲座:hulu绝不自制节目,宁可每年花5亿美金买内容;也绝不碰硬件,但提供足够好的接口,在ecosystem里只专注把一个环节做到最好.反观这边,尽想把整条链都做通,到底是过于自信还是恰好没自信?
@夕阳武士-HuangBin:零散补充几点:1.广告没用RTB,以CPM为主2.UX精益求精,大图代替编目文字,瀑布流及横向tree,3.运营人员编排结合大数据的机器学习,对长尾节目推荐,4.对社交图谱能否转化到兴趣图谱的探索,5.视频广告位纯卖广告or推广自家内容的pk,6.内容,广告及用户三大核心智能平台…确实感觉到hulu的用心。
张磊:昨晚Hulu讲座精要;1.月用户3800万,付费200万,没说续订率;2.以观看行为和社交网络热门词进行推荐;3.广告的地理位置投放精准度达到90%;4.每年内容费支出5亿美金;5.在广告上有些新形式;6.只做媒介不做媒体;7.新版UX采用Pinsterest瀑布流形式;8.200多家内容提供商;9.美国带宽成本比中国低很多。
李杰_JAYLEE:昨晚HULU的分享会,讲到它们的三大智能平台,以及支撑智能平台的各类算法,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等,估计会引起很多技术流的兴趣,激起对HULU的敬仰。相对于传统媒体公司,新媒体公司无疑对技术的依赖更重,技术甚至开始摆脱纯粹辅助支持的定位,开始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包冉:#HULU清华演讲#
michael_老张:1,缺乏前向收费环境和手段,国内互联网视频运营的收入无法支撑如此高的内容费用,而管制等因素又使得内容缺乏差异性,整体无法与hulu类比。2,与netflix不同,hulu更像目前国内所谓“台网联动”。3,近期总听说“瀑布式展现”,不明白啥意思。
韦柏松:有点失望,貌似Hulu在理念上并没有带来太多新的理念。估计国内的人对国外的技术的了解都太及时了吧。至少QQ在用户了解方面比对手领先太多了。
许杨毅Dijkstra:no
RTB right now in
@JoyceZhang张:今晚问多屏问题的那位朋友,这中英文切换把我都给整糊涂了,你问的是多屏同时观看同步交互吗?给我发个私信吧,我们共同切磋
李杰_JAYLEE:回复@JoyceZhang张:就是各种多屏互动,包括DLNA实现的,他们在做大米盒,可能希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吧,呵呵
JoyceZhang张:回复@李杰_JAYLEE:那他的角度跟我们不一样。他是第三方硬件上,流只是流通路上的通道,我们是streaming provider,我们做多屏,从服务器端可以控制
张晨光_hszcg:嗯,我当时和他讨论了一会,他的问题更像是无线局域网内部不同终端切换的时候,如何进行流媒体共享,以及自适应码率和分辨率~
夕阳武士-HuangBin:回复@张晨光_hszcg:正解,基于用户账号的跨屏漫游及播放时间戳这个在技术上都不在话下, 他的问题是终端型号太多,要适配这么多的视频幅面,格式及码率,而且要很好,很平滑的提供实时断点推流用户体验,他认为是不可能完成任务。
夕阳武士-HuangBin:回复@JoyceZhang张:我当时离他挺近的,应该是码率及格式问题。我前公司曾经试图做这事,确实挺难的,终端对流媒体协议,封装,幅面及码率要求参差不齐,用户更换终端想断点续看,平台不能立马准确判断出该推那种流,很影响体验。曾经统计过,光为几家主流手机型号推的流,就超过40种。
http://bc.tech-ex.com/uploadfile/2012/0920/20120920093216919.jpg
http://bc.tech-ex.com/uploadfile/2012/0920/201209200932171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