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移动屏成功背后的人性逻辑
(2011-07-04 22:31:12)
标签:
新媒体移动互联网padit |
分类: 新媒体 |
在iPAD面市之前,正值3G网络的建设高潮,移动互联网成为最热门的词语,人们普遍认为移动互联网将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那么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肯定是便携的笔记本,基于这个判断,全球各大PC厂商快速推出各种各样的上网本——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成为台式机、笔记本之外的第三种电脑。当iPAD横空出世之时,人们大多不以为然——又一款精致的电子玩具而已。然而,也许就是作为高级玩具,iPAD迅速火了起来,而上网本在不煴不火中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个新生物未至成年就夭亡了。
上网本全面失败之后,各大PC厂商又立刻转身跟进平板电脑,一年时间中各种版本的平板电脑甚嚣尘上,目前仍正在继续跟进之中。这一次,平板电脑取代了上网本这个概念,成为台式机、笔记本之外的第三种电脑。PC厂商的这次决定不再是根据什么观点,面前是火热的市场需求,啥也不用思考,一拥而上抢蛋糕要紧。
看起来这都是iPAD的错,这个精工制造的成年人高级电子玩具,竟然稀里糊涂地搅乱了科技实力雄厚的世界各大PC厂商。表面上看起来的确是这样,无论如何iPAD迅速打开了市场,激发了也满足了用户的潜在需求。各大厂商的平板电脑乃至山寨产品不断涌现,这样一来,这个介于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之间的便携终端屏幕不断扩大,平板电脑屏幕成为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之外的第四屏。
既然这块屏幕的拥有量不断增加,其价值也日益凸显。互联网电视提供商、视频网站、有线运营商、电视播出机构、手机电视提供商等等不约而同地进军这块屏幕。PAD终端的存量以及井喷的增长态势,不仅仅让终端制造商蜂拥跟进,也迅速引来了各种内容提供商的跟进。这也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新话题:来自移动终端引发的革命。
在此之前,大家谈的是三屏合一,针对的是市场上已经存在的电视屏、电脑屏和手机屏,厂商也提供了多种三屏合一解决方案。然而仅仅一年之间,三屏合一这个新锐词汇就面临被淘汰了,多了一个PAD屏变成四屏合一了。其实,还远远不止四屏。
无论是终端革命的惊呼还是三屏合一的OUT,这些看法都是对市场上已然发生的现实所做的思考,这些观点都是后发的,跟在了市场的后面。
终端屏幕的大小,从1点几吋的手机屏到上百吋的电视屏幕,乃至数十米高的电影屏,屏幕智能还是不智能,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终端屏幕全部是给人的眼睛提供视觉信息的,这是屏幕的最根本之所在——满足视觉的需要。
各种技术支撑的大大小小的屏幕让人类的视觉空前强大起来,电视的出现已经让人们的视域变得神奇了,通过现场直播人们实现了“千里眼”,录播则人们的视觉实现了时空穿越,看到过去正在发生的事情。视觉的目的是获取信息,或者是娱乐、或者是教育、或者是工作等等等,电视广播的线性还是有很大的局限,人们主要是视觉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初步实现了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寻求主动获得视觉信息,并且可以把自己的视觉信息和别人共享,这变得又更加神奇了点。电视屏和电视屏不方便携带,而视力是随身携带的,其功能还是不能满足人类视觉的需求。目前正在出现的PAD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随时随地使用视觉的需求,因而PAD的成功绝非偶然,可以预见,不仅仅是PAD的10吋便携屏,2~10之间的所有尺寸便携屏幕皆有发展的巨大空间,未来几年,大大小小的PAD屏幕也许就是市场的主流了。只要具备便携、随时随地提供视频、发出视频的功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移动终端屏幕的多样化几乎必然的结果。更本质的说,不是终端革命,而是发展中的终端满足了人性的需求,终端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苹果iPAD肯定会被多样化的大大小小的PAD所取代。最终,也许什么屏幕都不需要,一副眼镜可以看到大大小小、过去和现在、眼前和遥远处的所有视频。
终端屏幕在科技满足人性需求的逻辑上取得市场成功是PAD成功的根本逻辑,在视听新媒体的未来发展中,这个逻辑依旧会起着基础作用。移动化、便携化,随时随地满足视听需求,这不仅仅是终端,对内容、网络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视频云计算将会是核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