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集中研修阶段总结(王旭宜)
(2010-11-01 23:42:32)
标签:
教育 |
2010年广东省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集中研修阶段总结
汕头市澄海中学
2010年10月8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2010年广东省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集中研修阶段的学习。在为期十天的时间里,我们学习到了新的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得到了不少新的启发;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脱身,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然不过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个人和工作的发展有了一些新的启发;同时在学习过程也中结识了新的朋友,为后的进一步学习、研修、交流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时间虽短,但获益良多。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学习新理论,为未来的发展做好理论准备
10天的研修学习,我们聆听了培训中心有关专家学者、教育行政管理者和知名学校的校长的报告。
吴颖民院长关于“校长高级研修的目标和任务”的报告以及王红副院长和班主任童宏保老师的具体布置,使我们明确了作为一名校长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清楚了整个研修过程的具体任务以及各个阶段的目标,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安排每个阶段的学习计划。
王烽主任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解读,让我们了解了这一纲领性文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了解了国家未来十年教育改革的战略思想,特别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
刘良华教授的“名校的成长与传播”、李志厚教授的“中学教育科研案例分析”、 季苹教授的“在‘特别’中研究北京的优秀校长”,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我们了解了一名校长怎样才能更加有效、科学地管理类好一所学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效益。
陈友芳教授的“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卢文刚教授的“学校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和骆龙衍主任的“校长的压力与情绪管理”、菲利普·海林格教授的“引领变革”、黄晖阳局长的“教师之心——关于寻找教师幸福心灵的漫谈”等讲座,在活泼生动的形式中,让我们对一名校长应当如何从思想上、心灵上、能力上提高自身素养,更好地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
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吴颖民校长所讲的“华师附中的品牌塑造”、高要二中彭司先校长所讲的“教育质量检测实践”两个讲座,则通过具体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办学案例。
这一系列的讲座对于解决我们在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引导我们在今后的教育理论学习中理清思路,在工作中确定正确的办学理念,确定办学方向,主动发现问题,实施变革,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层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实践也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还结合所讲的内容,向我们推荐了一系列的书目,这对与我们这些平时沉溺于工作之中,缺少阅读的习惯和条件的人来说,是对为重要的,这是我们在以后中能够持续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班主任童老师还热心帮助我们联系购书,让我们感激不已。
二、结识新朋友,为未来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10天的共同学习、生活中,我们结识了一大批新朋友。全班同学来自省内不同地区和学校,所在的地区、学校情况各异,但都有着丰富的办学实践和经验,也有着各自鲜明的性格和特长;有的同学担任校长多年,经历过各种不通类型的学校,管理经验极为丰富;有的同学参加过高水平的培训,理论素养高,教育理念先进。在跟他们的交流中,我既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也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迫切愿望。
无论是举行的论坛和各学校办学情况介绍,还是在学习间隙三言两语的交谈,或者是在晚上海阔天空的闲聊,我们总能从各位同学的言谈中感受到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忱,对自己和学校的不断反思、总结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校长们丰富的经历、宝贵的经验、精彩的展示,使大家受益非浅。研讨交流活动促进了学习。
这次共同学习,为我们够见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的同时,我们也加深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三、产生新思考,为未来的研修确立基本方向。
这次学习的主题是“问题”与“变革”。这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使我对自己一段时间来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想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自己未来的在职研修确立基本方向。主要有:
1.就学校发展而言。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经过这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学校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寻找新的突破点,找准方向,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画好学校发展的第二条曲线,是当前面临的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
2.就具体工作而言,我分管学校德育、安全等工作,在工作中,我感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几个:一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有很多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些甚至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原有的那种个别辅导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如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一个应当迫切研究的实际问题。二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进一步有效整合问题。一个人的教育应当由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几个方面构成,现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存在程度浅、效果差的问题,难以跟学校教育形成有效的互动,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构建教育的立体网络,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长效性,是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问题。
3.就个人发展而言。囿于工作和学习的局限性,我本人深感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还有很大的不足,学习不够,与外界的交流不多,虽有学习的紧迫感,但有时确实缺乏好的条件。所以我应当珍惜这次参加学习的机会,加强学习,加强交流,加强思考,实现自我的提高。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究的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与能力逐步转化和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自我磨砺、锤炼,追求能力的全面完善和提高的学习,才能够卓有成效地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究的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与能力逐步转化和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自我磨砺、锤炼,追求能力的全面完善和提高的学习,才能够卓有成效地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老师学、向学生学、向社会学、向兄弟学校学,同时合理利用工作、交往、反思、观察、交流、实践等时机有效学习,不断开阔眼界,使学习真正成为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