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秋风乍起,小儿感冒等几种常见病往往明显增多,应引起人们注意。以下介绍几种秋后小儿常见病。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肺炎和秋季腹泻。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常发生在季节交替之际,起病较急,以鼻部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闭塞、流清水样鼻涕、咽部充血等症状,始于感染后的10~12小时,2~3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7~10天,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到3周甚至更长。年长儿可能主诉咽痛、咽痒和咽部烧灼感。患儿可因耳咽管阻塞出现听力减退,也可有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和少量咳痰等症状,全身症状轻、发热不明显或仅有低热。
治疗
普通感冒症状较轻一般不需药物治疗,症状较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则需服用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避免细菌感染等。
感冒病儿约30%有时常常伴有腹痛,多因为是腹部淋巴结炎所致,可给予对症处理。腹痛往往随感冒治疗的好转而消失。
感冒重在预防
应对感冒要防患于未然,提高自身抵抗力是关键。人体对感冒病毒的免疫力一般较短,仅1~2个月,或稍久,但也有长达数年的。所以对付感冒是一场长年累月的持久战,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道外的各种病症。流感病毒主要以飞沫核的形式进行传播,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谈话等方式进行传播,易在人群密集区进行传播或扩散且致流行。典型症状是起病急,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度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咽干喉痛,干咳,有腹泻等。治疗要点是应就地适当隔离,休息,多饮水,房间多通风消毒,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如高热不退,合并肺炎等需住院治疗。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往往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未能及时治疗而发病。秋后时节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质较多,也是诱发气管炎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过敏性咳嗽更是高发季节,故应避免与过敏原接触。要注意保持小儿良好的情绪,以增强小儿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并要改善居室环境,保急持室内空气新鲜流畅。对急性气管炎所致的咳嗽还是过敏性咳嗽所致的咳嗽两者要鉴别诊断,因为两者在治疗方法上是不同的。前者治疗时间一般较短,后者往往需要有较长的疗程,用药也不相同。
过敏性咳嗽
感冒后气管炎,大部分小儿咳嗽一两周就好了。但有的人却咳嗽很长时间都不好甚至越来越重,还有的人没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征兆,突然就咳嗽起来而且没完没了。认为是过敏性咳嗽。这类患者虽然经一般抗生素止咳药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对治疗哮喘的药比如万托林、博利康尼、氨茶碱、顺尔宁以及抗过敏药效果好。
肺炎
小儿抵抗力偏低,容易因感染上呼吸道疾病从而诱发肺炎。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其临床共同特点是发热、咳嗽、气急、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肺炎是我国儿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尤以婴幼儿肺炎发病率高,四季均可发病,本病可为原发,亦可继发于某些传染病之后,但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后,治疗不及时病毒或细菌侵入下呼吸道和支气管炎蔓延的结果。近来,支原体感染日益增加,应引起重视。
秋季腹泻
是两岁以内的婴幼儿的常见多发病,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腹泻,以消化道传播,托幼单位和学校常有暴发流行。发病时可有短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涕、咳嗽等,发热体温轻度至中度升高,呕吐、腹泻日十余次至数十次,水样便或黄绿色稀便。常伴有腹痛。腹泻可持续3~7天。轮状病毒感染的肠道外表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报道,轮状病毒可引起肺炎、气管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以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等不良后果的疾病。可以归结为三大特征:感冒、呕吐、腹泻。
治疗
吐泻频繁者,禁食8~12小时,然后逐步恢复饮食。禁食期间应予以静脉补液。口服肠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微生态制剂,如金双歧。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等。
(文/尹振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