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媒体报道,香港夏季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数达327人,其中成人324例,儿童3例,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人们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避免夏季香港流感疫情扩散。
2017年8月7日,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新闻及公共关系组负责人向媒体透露,自2017年5月5日至8月6日,香港夏季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数达327人,其中成人324例,儿童3例,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流感致327人死亡”,许多市民对这一条信息相当敏感。事实上,罹患流感后,一小部分病例的确会产生并发症,极少部分严重病例也会发生死亡。不过比起SARS病毒和MERS病毒,流感病毒的病死率并不非常严重。香港流感活跃程度在7月中旬达到高峰,部分监测指标在过去两三周内有所下降,预计本次流感季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情况较往年未见显著严重。因此,只要保持警觉,做好预防,不必过分忧虑。以下介绍与香港流感相关的几个问题。
1 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区别?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病种,一般症状轻微,多呈自限性。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除有普通感冒症状外,还会引起肺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脑炎、肾病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在人群中引起流行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基因能经常不断的发生突变,造成不同程度的流感流行。虽然感染流感后,一般不会危机生命,大部分的患者,在一周左右就能治愈。不过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这类人就要特别注意。
香港流感是一种最初1968年在香港爆发的流行性感冒,该病随后在同年传到美国。疫情一直持续到1969年。1968年在香港发生的流感实际就是A型普通流感,是由H3N2病毒引起的第一次爆发。相继2009年,2012年,2015年在香港都有流感爆发流行发生。近期香港主要流行的病毒为甲型H3N2流感。
2
流感(H3N2)与禽流感(H7N9)的区别?
季节性流感 是因感染了流感病毒所引起,目前常见的流感病毒有A(H1N1)型、A(H3N2)型和B型。在感染病毒后的1到4
天里,流感病毒会在身体里潜伏下来,而当人体免疫力受某些因素影响下降时,病毒就会大肆繁殖、损伤身体。在流感症状出现前的24到48
小时,流感病毒就已经开始通过飞沫、口痰等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一般持续3到8 天,长的可持续1到3
周。在此期间,被感染的患者会有很强的传染性,经常会把流感病毒传给家人,或带入学校、托儿所或小区等公共场所。
禽流感(H7N9)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活禽或暴露于活禽相关环境后感染人。目前认为,H7N9病毒并不具备季节性流感病毒那种持续的人际传播能力,尚不会造成流感大流行。H7N9感染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既往报道,全球甲型流感,死亡率达到6.4%左右;而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高达60%。
3
流感的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后 2~4 周后就开始起保护作用, 6~8
个月后保护力度逐渐下降,所以疫苗需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
目前的流感疫苗含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成分,可有效预防流感。尽管流感病毒经常发生变异,即使最新的流感疫苗也不能保证打败所有的流感病毒,但最少能预防50%-80%的流感;万一被感染,症状也会比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的人轻得多。 除了6个月以下的婴儿,其他年龄范围的人群均可接种。特别是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体弱者、职业高危人群
(如医务人员、老师、厨师、接触禽类的从业人员)
等都是重点人群。由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能接种流感疫苗,因此建议准备怀孕和已怀孕的妇女接种流感疫苗,让新生儿得到更多的母传抗体。
此外,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有流涕、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人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患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应该佩戴口罩。集体单位出现流感样病例后应及时隔离;发现流感样病例异常聚集或增多应及时向辖区疾控部门报告;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加强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
(文/尹振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