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呼吸循环 |
天气骤冷,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明显增多,如果没能很好的治疗就可能发展成肺炎。说起肺炎,我们往往会跟感冒、流感等疾病相联系。感冒属于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由病毒引起,但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最为多见。
一般人群得了肺炎并不可怕,及时接受正确的治疗很快可以痊愈,但对于免疫力相对较弱的小儿来说,肺炎可能成为“夺命杀手”。有的体弱小儿尤其是新生儿,患上肺炎的表现并不明显,不一定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仅表现为精神差、食欲差、呼吸困难等。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等多种。既往肺部感染以肺炎球菌感染占多数,目前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嗜血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军团菌都占有一定比例。支原体感染也日益增加,且有局部流行趋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冬秋季多发的社区常见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频繁、剧烈、顽固性干咳常为本病特征,早期为干咳,后期可咳痰。发生肺炎时多有发热,甚至高达39℃,热程短者1~2周,长者可达1个月左右。检查时患儿肺部湿啰音等体征常不明显。MP—Ab可呈阳性。如果患儿出现长期发热,1~2周以上,伴有持续顽固性干咳,并经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年长儿,应早期想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预防小儿肺炎应注意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加强营养,也要让孩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冬季天气忽冷忽热,要注意小儿保温,避免孩子受凉感冒。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多通过飞沫传播,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开窗通风可以增加空气流动,减少细菌、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从而减少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