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学小儿营养性贫血诊治杂谈 |
分类: 血液泌尿 |
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现象。贫血仅是一种症状,而非具体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Hb值的低限6个月~6岁为110g/L,6~14岁为120g/L,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4%,低于此值称为贫血。6个月内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 Hb值变化较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学会议暂定:新生儿Hb<145g/L,1~4个月Hb<90g/L ,4~6个月Hb<100g/L者为贫血。
贫血分度
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生成不足性三类。本文重点介绍常见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常见于6个月到2岁的小儿。
病因
(1)体内贮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
(3)生长发育快
(4)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起病较为隐匿,不少患儿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诊断。
临床常见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发病年龄、喂养史及血象特点可作出诊断。血红蛋白量比红细胞数降低明显及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对诊断意义较大。
诊断本病一般不需做骨髓检查。如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可试用铁剂治疗,如给药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贫血改善,则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及血清铁含量等。诊断明确后还应进一步找出发病原因(如有无食物过敏、肠道慢性失血、寄生虫病等),以便对因治疗。
治疗
(1)查明和去除病因。(2)防治感染。(3)补充铁剂。 口服 硫酸亚铁 , 富马酸铁,力蜚能等。铁剂治疗有效网织红细胞3~4天开始升高,5~10天达高峰,2周后血红蛋白升高,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4)纠正偏食习惯,根据消化能力,增加富于铁质的食品。
预防
主要是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家长应认识到本病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应包括对孕母的卫生指导,小儿出生后的合理喂养,强调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尤其是动物类食品,如各种红肉、肝类等,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及感染性疾病,对早产儿、双胎儿早期给予铁剂预防,对疾病恢复期患儿注意营养素的供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