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学新生儿先心病危险因素杂谈 |
分类: 新生儿 |
导读:先天性心脏病危害大,做好预防很有必要,首先需要清楚其形成病因,以便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先心病的发病率。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主要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发育的障碍所引起,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畸形,并发症较多,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未经治疗的各种先心病婴儿中约60%于1岁内死亡。国外报道,活产儿先心病发病率为6‰~13‰,我国活产儿先心病发病率为8‰左右。目前先心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多数学者认为,引起先心病的因素中,单纯环境因素和单纯遗传因素只占一小部分,而环境和遗传的交互作用(多基因遗传因素)则占90%。孕2~8周是胎儿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存在的危险因素对胎儿心脏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小儿先心病以室间隔缺损为主,其次为房间隔和动脉导管未闭。
先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先心病家族史、母亲孕早期上呼吸道感染、孕早期服用抗生素、孕前及孕早期糖尿病、孕早期被动吸烟等,可能与先心病发生有关。
先心病家族遗传史
病毒感染
药物 孕妇在妊娠早期 接触致畸药物,如锂、苯妥英钠或类固醇等,都可导致胎儿先心病的患病率达到2%。孕早期服用红霉素类、安非他明类等药物,也可能增加发生心血管畸形的危险。孕早期服用抗生素的新生儿发生先心病的风险是不服用抗生素的近7倍,提示孕妇早期应积极防治感染,谨慎合理用药,以减少先心病发病的概率。
射线
孕妇患有糖尿病
不良嗜好
先心病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导致先心病的因素很多,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需要多学科不断地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其发病机理,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先心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