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学幽门螺杆菌过敏性紫癜致病机理杂谈 |
分类: 血液泌尿 |
核心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与胃肠道病有关,与过敏性紫癜也密切相关,应予以关注。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体之一,Hp感染与小儿消化道疾病相关性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由于Hp
1 、过敏性紫癜并Hp感染的状况
1995年德国学者首先报道1例21岁女性过敏性紫癜患者合并Hp感染,其根除Hp治疗后,皮肤紫癜、消化系统症状及蛋白尿均消失;而10个月后由于再次感染Hp症状复发,再次根除治疗后所有过敏性紫癜症状消失,由此推论过敏性紫癜可能与Hp感染有关。此后,关于Hp感染导致过敏性紫癜的报道逐渐增多。北京儿童医院等对此也有较多的研究报告,认为Hp感染是引起过敏性紫癜的原因之一。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过敏性紫癜患者Hp感染率60%以上,明显高于非过敏性紫癜患者。此外,腹型、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紫癜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而且也有人观察到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Hp感染率较其他类型高,推测Hp感染与腹型过敏性紫癜密切相关。
除Hp检出率高外,感染Hp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多存在消化道症状的临床特点,据此推测Hp感染可能为发生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也可能是加重消化道症状的原因。
人群Hp感染检出率很高,但仅<20%的感染者可发生胃肠相关疾病,更少数患者发生肠道外疾病。Hp感染的结局多样性与Hp菌株类型及宿主因素相关。随着对Hp生物学特性、分型和致病作用等深入研究,Hp菌株不同是决定其不同临床后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及机体的个体差异等也使Hp感染所致临床疾病表现不同。
2 、 Hp感染致过敏性紫癜机理
Hp感染导致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可能与Hp感染后定植在肠道的Hp菌体、产生的毒素、尿激酶、蛋白酶等致病因子刺激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有关。Hp感染后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而直接造成对组织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因素,从而导致过敏性紫癜的发生。
3 、根除Hp治疗对过敏性紫癜的疗效
国外散发病例发现,根除Hp治疗对过敏性紫癜有疗效。国内对过敏性紫癜并Hp感染患者根除治疗发现,根除治疗后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快、复发率低、随访疗效好。因此对过敏性紫癜并Hp感染者行根除Hp治疗有助于临床症状缓解。过敏性紫癜患儿易对肾脏造成损害,致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并Hp感染者,根除Hp治疗可减轻或避免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的损害。由于Hp感染与过敏性紫癜有密切相关性,因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进行Hp
对Hp根除治疗与过敏性紫癜疗效与转归的因果关系深入研究,有可能为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