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学小儿心肌病心肌炎鉴别杂谈 |
分类: 呼吸循环 |
核心提示:心肌病是心肌病变伴心功能障碍的疾病,要与病毒性心肌炎进行鉴别。
心肌病是心肌病变伴心功能障碍的疾病。针对各类心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世界各地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但是至今尚未明了。目前认为其病因主要与病毒感染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自身免疫异常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小儿以扩张型心肌病最多见。近年来发现部分扩张型心肌病是由病毒性心肌炎转化而来,临床上重症或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很难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二者均可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进行性心功能不全。汪 翼教授等,对14岁以下扩张型心肌病64例和病毒性心肌炎168例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提出两者进行鉴别要点:
⑴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年龄较大、50%于学龄期后发病、1岁以下发病者罕见;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不受年龄因素影响,新生儿期亦不少见。⑵ 扩张型心肌病病程长,几乎都超过6个月,患儿反复心力衰竭、反复住院,病情进行性加重。病毒性心肌炎则绝大多数(80%)于6个月内痊愈。⑶ 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发生率高且临床表现重,而病毒性心肌炎严重心力衰竭者少见。 ⑷ 心脏扩大,扩张型心肌病发生率高,多为中、重度以上四腔心普大、并常因左房、室明显扩大而致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表现心尖区2/6级SM(80%),多普勒超声显示二尖瓣反流(65%)。病毒性心肌炎则少见中度以上的心脏扩大,心脏普大及二尖瓣关闭不全征象更为少见。⑸ 心肌酶CK-MB增多者多为病毒性心肌炎(阳性率67%)与扩张型心肌病(5%)差异极为显著。⑹ 心功能 扩张型心肌病较病毒性心肌炎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发病年龄较大、病程长、心力衰竭表现重、房室腔普遍增大、心脏舒缩功能同时受累且心肌运动协调性差,有助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而发病无年龄差异、病程短、心肌酶高、病毒病原学检查阳性、则有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治疗
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强心、利尿、扩血管,有些医院加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总的治疗结果都不理想。近年来,有人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了大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的冲击治疗,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由于对心力衰竭发病机理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治疗方案有明显疗效。对某些心肌病患儿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应适时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