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学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神经心脏病学杂谈 |
分类: 呼吸循环 |
核心提示:神经心脏病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即是一种疾病同时影响神经和心血管两个系统。在小儿时期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较为多见,其中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的窦性心动过速。。。
在儿科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神经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其中大多数为功能性改变。但因为医生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有时把它们诊断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因此,有必要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神经心脏病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到神经和心血管两个领域,即是一种疾病同时影响神经和心血管两个系统。多年来,人们忽视了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生理和病理的影响作用,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实际上,人体作为机体整体,其一切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调控的。众所周知,心脏、血管作为内脏的一部分,它是受自主神经(以前称植物神经)支配的(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的活动进行调控)。
近些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学和分子心脏病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对神经系统调控心血管活动的具体细节又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国外提出了“神经心脏病学”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人们开始从神经心脏病学角度去认识一些问题。
神经心脏病是指由神经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客观上,这类疾病在临床上早已存在,只不过人们没有从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在小儿时期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较为多见,其中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的窦性心动过速、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以及一度与二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功能性或单纯性期前收缩(过早搏动)、β-受体功能亢进症、神经介导的晕厥(以血管迷走性晕厥为常见)、心脏神经症、部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白大衣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引发的心血管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发的心脏猝死等。还有一类是心血管疾病引发的神经系统异常如心脑综合症、脑肿瘤、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脑梗死等。
(说明:以上介绍的部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