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碑法帖——《张玄墓志铭》

标签:
吳啟雷老師講書畫張玄墓志銘張黑女魏碑吳啟雷國學工作室 |
http://s12/mw690/001ZsDnhgy6O8TxYA8reb&690
说起魏碑,相比大家想到的都是《始平公造像记》那些刀刻斧凿韵味甚浓的雄浑之作。魏碑大多如此,尤其是当我们翻看《龙门二十品》所选拔而来的优秀魏碑作品,相信大家对魏碑雄浑之风会更有深刻体会。
魏碑的“魏”主要指的是北朝时期的北魏。通常,书法上将北朝时期的碑刻作品称之为“魏碑”。粗粗说来,魏碑总类有这么几种:碑刻、造像记、墓志铭和摩崖石刻。本文要介绍的《张玄墓志铭》,显然,归属墓志铭一类范畴。
魏碑有时候,也被民间通俗地称呼为“北碑”。这主要是因为魏碑是北朝的书法碑刻,一个“北”字,正好说明了魏碑的地理范畴。
相比北方的魏碑体系来说。南朝书法主要是以法帖的形式存在的。南朝人将书法作品刊刻成帖出版,方便书法爱好者的研习。这种书家墨迹作品被刊刻出版后,具备书法研习的教材作用,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和法则性,因此,这些书法作品多被时人称之为“法帖”。这也是南朝书法与北朝书法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法帖”不如魏碑雄浑。一方面,这是因为书写者审美情趣的不同,北方人大多较南方人更豪迈一些;另一方面,这也与南方和北方所不同的书法理念有关系。从魏晋至于南朝,中国南方书法大多是在当时社会的高士之气熏陶之下而发展出的。作品从用笔到章法,都流露出高洁之士的洒脱和华美。法帖的洒脱和自由与魏碑的雄浑和豪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时间成为当时中国书坛上的两朵鲜花。
此外,从字体上来说,魏碑书法多为楷书。魏碑主要继承了篆隶书法之气,开创了全新的楷书时代,为隋唐楷书顶峰的先河;法帖书法则多为行书、草书作品,尽管如钟繇一类的书家在行书朝楷书过渡期间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行书而来的楷书和从隶书过渡而来的楷书在韵味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法帖的行书、草书线条,也比楷书更容易反应书写者的内心情感。
魏碑与法帖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差距很大。然而,《张玄墓志铭》却是魏碑中的奇葩。这幅作品,以其华美潇洒的风格,一改传统魏碑书法的雄浑之气。因此,这幅作品也被称之为“魏碑中的法帖”。
《张玄墓志铭》的墓主人叫张玄,字黑女,南阳白水人。放在今天,算河南人。此碑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张玄之名从北朝用到了清朝初年都没有被改变。可是,爱新觉罗.玄烨当了康熙皇帝之后,因为自己的名字叫玄烨,有个“玄”字,为了避讳,清代人就强行给北朝已故好多世纪的张玄改名为“张元”。也因为张玄字黑女,所以,也有不少人直接将张玄称之为张黑女。而这幅墓志铭,也因此被称之为《张黑女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女”字,实是“汝”字的通假字。尽管我们今天读成“张黑女”也无伤大雅,不过严格说来,还是应该读成“汝”。关于“黑”的读音,亦有点不确定。有读“墨”者,也有读成“褐”者,当然,今天更多人读成“黑”。“墨”或是“黑”通假情况,至于“褐”音则多可能出自“黑”字在北方口语读音。
《张玄墓志铭》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十月,出土地无考,原石已佚,无存。原碑有字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现存的《张玄墓志铭》主要是清代何绍基秘箧原石拓片见裱本。这个版本是海内独一无二的孤本,弥足珍贵。这个版本是何绍基于清道光五年(1825)发现。何绍基对《张玄墓志铭》也非常喜欢,据传,何绍基对此碑用功至勤,以至于自己书法也受益此碑颇多。因此,何氏对《张玄墓志铭》的评价是很高的:“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比肩《黑女》者。”这个评价不乏褒赞之词,可问题却在于,对此碑的这一评价,却并没有将原碑的艺术特点概括出来。或者说,何绍基评论中“遒厚精古”一语,并不合适。因为,《张玄墓志铭》字体所表现的,是流光溢彩的秀美,至于“厚”与“古”一类的评价,好像不太合适。
http://s2/mw690/001ZsDnhgy6O8Tzy8r7f1&690
http://s9/mw690/001ZsDnhgy6O8TzBTEkc8&690
http://s13/mw690/001ZsDnhgy6O8TzG9rebc&690
相比魏碑中的大多数,《张玄墓志铭》是一个另类。此碑结体扁平,没有很多魏碑那种结体宽长的架子。扁平的间架结构,显示出字体从八分隶书继承而来的书写传统。此外,此碑单个字的起笔和收笔都有明显的顿挫动作。这种动作恰好又是后期唐代楷书的必然表现。或者,处于北朝至隋唐之间的《张玄墓志铭》从单字的书写上,俨然体现出了八分隶书与楷书之间的用笔过渡。
笔者刚接触魏碑的时候,曾经选择过《始平公造像》和《张玄墓志铭》两碑来做魏碑入手学习。但是,真学下来却发现《始平公造像》虽然字体雄浑,却很难写好;至于《张玄墓志铭》则不同,后者因为结体扁平,单个汉字横向取势。这种结体姿态实际上更适合初学者的掌握。当然,如果是有隶书基础的初学者,这种横向结体当然是更容易上手的。此外,《张玄墓志铭》转角和起、收笔处的顿挫,也是唐楷的一些特征。这些特点,都容易初学者上手,不论是具备八分隶书还是楷书基础的同学,都可以尝试。
至于《石门颂》、《张猛龙》一类碑刻书法,或者再严谨到《龙门二十品》一类的魏碑经典,这些作品因为书写规则变化较多,加之结体变化也较为复杂,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初学魏碑的同学,不妨选择《张玄墓志铭》作为魏碑书法的起点。不过,这里也需要额外提一句:《张玄墓志铭》上手较容易,可因为此碑与传统魏碑整体风格有较大区别,因此,后期的书风转变也是需要研习者下苦功的。
下為張猛龍
http://s5/mw690/001ZsDnhgy6O8TDU39W44&690
http://s3/mw690/001ZsDnhgy6O8TDXwjge2&690
http://s15/mw690/001ZsDnhgy6O8TE0FRk2e&690
http://s3/mw690/001ZsDnhgy6O8TEabXcd2&690
本文為吳啟雷老師書畫叢書同名文章草稿之一篇,未經許可,拒絕任何形式的出版,轉載請標註出處。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吳啟雷國學工作室(wmx201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