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颜薄命——董美人和《董美人碑》

(2014-05-09 14:01:08)
标签:

吳啟雷老師將書畫

董美人墓誌

红颜薄命——董美人和《董美人碑》

提要:

作品

作者

年代

藏地

装裱格式

董美人碑

杨秀

原石已毁

 

正文:

书法上的楷书,又被人称之为“正书”。历史上“楷书”一词一度还被用在隶书身上。后来,楷书法度日益严谨,“楷书”和“正书”这些词语,就专门指镜头所说的“楷书”了。楷书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比如说,论大小不同,有小楷、中楷和大楷三类;如果以风格来做区分,楷书又可以分为魏碑和唐楷两类。前者当然是从字的大小来做区分,小楷如本文的主角,隋代杨秀所书的《董美人碑》,唐代钟绍京的《灵飞经》,字都不大,字迹工整,笔笔精美。中楷如唐代颜真卿的《告身帖》一类,字体大小间於小楷与大楷之间。中楷的书写笔法与小楷与大楷都不同。或者说,中楷的书写笔法是普通楷书的书写笔法,而小楷和大楷虽然也都是楷书,却是与中楷的用笔迥异的;大楷作品,如《瘗鹤铭》和《神策军碑》,除了字体结构开张外,这些大楷作品也多了不少慑人的气势。南宋时候的书家张即之擅长大楷,他的书作就经常被用在临安城的各种匾额之上。这也说明大楷的运用与中楷和小楷是有所区别的。

魏碑也是楷书的一种。所谓“魏”,指的是北魏。但是,今天国人对魏碑的理解,似乎已经超过了北魏的范畴,而渐渐扩大到北朝,甚至隋的一些石刻作品。也正是因为这些书法作品通过石刻保留下来,故而也才有了“碑”的称法。今天,也有人将魏碑称之为“北碑”。显然,“北碑”的说法比“魏碑”更能代表魏碑书法本身的跨度内涵。

《董美人碑》是中国传世书法作品中,隋代的小楷精品。今天很多学书法的朋友初学小楷时,老师大多会推荐唐代钟绍京的《灵飞经》和元代赵孟頫的《汲黯传》。笔者刚接触小楷的时候,我的老师也推荐这两幅作品让我临摹。然而,若论起这小楷书法的继承关系,钟绍京的《灵飞经》是赵孟頫小楷用功最勤的内容,董其昌对此深信不疑。这很能说明这么一个问题——赵孟頫小楷继承钟绍京的传统。而钟绍京的传统又是从隋代杨秀的《董美人碑》中而来。赵孟頫自然是中国古代书法正统流派的传承者,由他上溯至《董美人碑》,这条脉络大概也便是中国古代小楷书法较为正统的线路。这也是上手从事小楷教学的老师们会推荐《灵飞经》和《汲黯传》的缘故。待到这两本字帖熟练之后,再学学祖师爷《董美人》,这小楷的师承情况就完美无缺了。

说完《董美人》的血统之后,我们来说说董美人和《董美人碑》吧。

《董美人》的作者叫杨秀,是隋代宗室贵胄。他是隋文帝杨坚第四子,被封为蜀王。隋帝国发轫于北朝,是典型的胡汉杂交的血统,因此杨家人长得都很漂亮。杨秀的兄弟,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杀之前,曾照镜子颇惋惜地对皇后说,他项上的这么一颗漂亮的头颅不知道最后将被谁砍去。隋炀帝并不是孤芳自赏或者自恋,而确实是这家人基因不错,个个帅哥美女也是不争的史实。加之,杨家一门贵胄出身,当然是行为举止得体,风度翩跹,想必各位读者也能想象到。

如此一个帅哥杨秀,他的夫人会是个丑八怪吗?虽然历史上也有青年才俊如汉代梁鸿那般,最终娶了相貌丑陋的丑女孟光。不过这种情况毕竟还是少数。杨秀出身帝王之家,相貌雍容,行为翩跹,他的夫人,应该真的不会是个丑八怪。

于是,当这名姓董的美女,进入杨家,成为蜀王杨秀的夫人后,称之为“董美人”应该也不为过。不过,“美人”并不是今天国人嘴巴里“美女”的意思。历朝各代对于帝王和藩王的嫔妃大多有不同的级别,美人不过是其中一级,并不算什么高级别的帝王、藩王老婆。然而,级别的高低并不妨碍蜀王杨秀对董美人的喜爱。这名董美人颇得杨秀的宠爱,以至于身死之后,杨秀惋惜不已,亲自操刀为她书写了这篇碑文。

从碑文中,我们能够看到董美人的籍贯“汴州恤宜县人”;我们也看得到了董美人的容貌、举止,确实不凡。“美人体质闲华,天情婉嫕,恭以接上,顺以乘亲,含华吐艳,竜章凤采 ,砌炳瑾瑜,庭芳兰蕙,既而来仪鲁殿,出事梁台,摇环佩於芳林, 袨绮缋於春景,投壶工鹤飞之巧,弹棊穷巾角之妙,妖容倾国,冶咲千金,妆映池莲,镜澄窓月;态转回眸之艳,香飘曳裾之风;飒洒委迤,吹花回雪”;当然,更让我们惋惜的是,如此美人离世之时“春秋一十有九”,19岁的年纪正是女子大好青春年华。芳龄早逝,读此碑者,怜香惜玉之情必然发自心底,可惜可叹!所谓红颜薄命,董美人之命,正好合适。

正是带着对爱妻离世的悲哀,杨秀提笔写下了这篇名垂后世的《董美人》碑文。杨秀以北朝杨家贵胄之气,兼以北碑用笔传统的发展,写下了这幅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作品。

《董美人》字体结体严谨、工整,笔法含蓄、秀美。与早年的北碑作品那种雄浑豪迈的风格,张扬的用笔有诸多不同。但是,从《董美人》字体转角所呈现的方折又能看得出这幅作品出自北碑系统,具有明显的北碑血统。当然,前文笔者介绍了《董美人》与唐代钟绍京小楷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对北碑的传承和对唐代小楷秀美一路风气的开拓,这就使得《董美人》在中国书法史上,尤其是小楷一门之上成为过渡北朝-唐代的桥梁。这种承前启后的作用,颇受后世称赞。罗振玉其评价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备,近世流传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张贵男》三志石,尤称绝诣。《董美人》因其书法特点,后人将之称之为“隋轩”。学小楷而学《董美人》,必然会脱去自身尘俗之气,而习得庙堂雍容的风雅。

董美人的红颜薄命让人惋惜,而《董美人》原石被毁,一如碑主人红颜薄命一样,让人唏嘘不已。

清道光中,此碑出土陕西西安,后为上海藏家陆君庆正好此时在西安为官,便将此石购入。此石后又归上海藏家徐渭仁,此石也就到了上海。《董美人》到上海后,徐家人对此石极为珍视,这段时间中拓本也较多,版本比较精良。徐家人更是以“隋轩”为斋名,一如此石,足见徐家人对《董美人》的珍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当小刀会上海为乱,《董美人》原石遭到毁坏。至于此前的那些拓片版本,不论是在西安刚出土不久时的拓片,还是在上海徐家手里产出的拓片,数量都不多,弥足珍贵。上海图书馆藏有陈景陶(悫斋)题字藏本,是西安出土后所拓片的最佳版本。只不过,普通读者一般难以见到。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扼腕叹息,这《董美人碑》与董美人的命运一样,都是红颜薄命。今天,我们只能从那些难得一见的珍贵拓片上觅得董美人的的美和《董美人》笔法结构的精美。可叹,可哀!

下為:日本三井文庫藏本 董美人墓志銘

http://s3/mw690/001ZsDnhgy6IJYe9Xeab2&690

http://s12/mw690/001ZsDnhgy6IJYew1gDab&690

http://s5/mw690/001ZsDnhgy6IJYeQJ5G14&690

http://s7/mw690/001ZsDnhgy6IJYfc3ki46&690

http://s1/mw690/001ZsDnhgy6IJYfDGBq30&690

http://s6/mw690/001ZsDnhgy6IJYfZ5wpb5&690

http://s1/mw690/001ZsDnhgy6IJYgjdAc20&690

http://s3/mw690/001ZsDnhgy6IJYgF6aS32&690

http://s15/mw690/001ZsDnhgy6IJYgRIS2de&690

下為上海徐渭仁拓片,此本用墨較多,字邊緣較模糊,比之陸氏在西安時的拓本要差了不少,不過還是比較珍貴的。http://s5/mw690/001ZsDnhgy6IJYFYsvO94&690

http://s9/mw690/001ZsDnhgy6IJYpv4uYe8&690

http://s4/mw690/001ZsDnhgy6IJYqGAhRf3&690

http://s6/mw690/001ZsDnhgy6IJYrNRS5d5&690

http://s2/mw690/001ZsDnhgy6IJYsKP4J01&690

http://s16/mw690/001ZsDnhgy6IJYtU4ITbf&690

http://s8/mw690/001ZsDnhgy6IJYuQ8Unc7&690

http://s13/mw690/001ZsDnhgy6IJYvM6niec&690

http://s13/mw690/001ZsDnhgy6IJYwLSYkbc&690

http://s7/mw690/001ZsDnhgy6IJYxBICWc6&690

http://s7/mw690/001ZsDnhgy6IJYyBfVQf6&690
其他版本的董美人,我這兒還有一些,一張張傳過來太麻煩,就不發了。

本文系吳啟雷老師年底出版的書法欣賞中文字之一篇,歡迎轉載,拒絕任何形式的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