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画的教化功能

(2013-03-12 11:46:29)
标签:

吳啟雷

吳啟雷老師講書畫

文化

人物画教化功能

提要:

作品

作者

年代

藏地

装裱格式

内容

《女史箴图》

顾恺之

东晋

英国大英博物馆

绢本,设色,高24.8cm,长348.2cm

人物故事画

顾恺之是东晋名士,也是中国绘画早期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和《洛神赋图》。因为东晋距离今天时间较长,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挂名为顾恺之的作品大多是后人的仿品。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是唐人摹本,已经不是顾恺之的真迹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将之掠夺至英国。国宝不在国内,又只是摹本,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遗憾,尽管我们还能从摹本中看到顾恺之原作的影子,但是令人遗憾的事情还远不止这一件,即便是唐人的摹本,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也不是作品最本来的面目。顾恺之《女史箴图》原作一共有12段人物画,但是今天仅存9段,其他部分均已不存。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代摹本有11段人物画,比大英博物馆的多出两段来。但不论是唐人摹本还是宋人摹本,《女史箴图》都已经不是原作面貌,诚为憾事。(下為宋摹本女史箴圖,白描而來)

http://s5/mw690/6cbcd20ftd7b245dd0644&690

《女史箴图》是一幅人物长卷作品,作品选取了12个能够代表封建教义的女子作为典范,将她们身上的故事,一一呈现在画作中。每段故事结束之后,顾恺之都配以文字解说。但是,这些故事并不是顾恺之收集整理出来的。与顾恺之另一幅人物长卷《洛神赋图》一样,《女史箴图》也是基于同名文章创作而来。《女史箴》是西晋张华所作。西晋惠帝时期,惠帝不务正业,荒废朝政,而皇后贾氏干涉朝政,胡作非为。这种情况下,大臣张华挺身而出,创作了《女史箴》这么一篇文章,用以规劝统治者。顾恺之根据张华文章的内容创作了这幅作品。所以,从画作的诞生之初,这幅作品就具备了十足的教化功能。(下為唐摹《女史箴圖》)

http://s6/mw690/6cbcd20ftd7b23b865a85&690


因为距离今天时间较远,笔者有必要对作品的名字做简单的介绍。所谓“女史”,一般认为是宫廷女官,后又引申为对有一定社会地位、名望女子的雅称。“箴”有规劝的含义。这个名字,正与张华文章所要达到的目的一致。

以现存唐人摹本的第一段为例,这第一段所讲述的是“玄熊攀槛、冯媛趋进”的典故。冯媛是汉元帝的妃子,入宫以后被封为婕妤。汉元帝在虎圈游玩时,有熊一只逼近汉元帝,左右皆惊慌。时为婕妤的冯媛并未慌张,她挺身而出,挡在了汉元帝前面,并号令左右将熊格杀。这事之后,冯媛深受汉元帝宠爱,她的孙子成为汉平帝。女子救主的故事,无疑是正向宣传封建教义的作用。

http://s7/mw690/6cbcd20ft7bf83ab57966&690

再比如现存第六段图,画面中夫妇坐,妾侍围坐,群婴罗膝。根据顾恺之的解说词,我们可以知道,这段人物图所强调的是女子不应该嫉妒他人,如此才可以子孙渐多。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男子有妻妾,协调好妻妾关系是当时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室更不用说,后、妃、嫔等各种妻妾围绕皇帝左右。丈夫的协调固然是重要的,但就女子自身来说,摆正自己的心态,也是和谐家庭关系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这一段内容的教化功能,通过文字的解说,也就不言而喻了。

http://s11/mw690/6cbcd20ftd7b24dd2f1aa&690

人物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重要的画科,自古以来的人物绘画,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描绘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比如本文所介绍的《女史箴图》。因为距离今天历史较久,很多国人已经对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感到陌生,或许在今天人眼里看来,冯媛一类人物远没有李冰冰这样的女星来得出名。然而,起码在古代,冯媛确实是个家喻户晓的女史典范。

人物绘画在介绍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时,其所传递的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德,也自然成为作品的潜台词。正如笔者前文所记叙那样,张华的《女史箴》一文在创作之初就具备十足的教化功用。顾恺之通过画笔将这些故事画下来,有如今日电视媒体的推广一样,图像相对文字更易于百姓接受,其推广的广度和深度也会较文章更进一层。因此,顾恺之《女史箴图》的教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因为帝国长期的宣传和人物画家们不懈地推广,最终,传统封建伦理深入人心,成为整个帝国百姓人人遵守的操守。

相比宋人摹本来说,多数观点认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这幅《女史箴图》更代表了顾恺之的本来面貌。相传顾恺之曾心怡邻家一女,画其相貌于墙壁,并以针扎在画像的心口处。结果,该女子便得了心病,时常胸口疼痛。顾恺之得知后,拔去针来,治好了女子的心病。女子感谢顾恺之,因而与之结婚,成为夫妻。

顾恺之这里的手段自然卑劣,与《女史箴图》中历史人物的光辉形象有天壤之别。但是这个故事起码告诉了我们顾恺之高超的绘画技巧,其造像能力的逼真。顾恺之是六朝四大家之一,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其画名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海内闻名。这里,我们姑且不论顾恺之在创作《女史箴图》时的心态如何,究竟带了几分虔诚的信仰和对封建道德、高尚人品的崇敬。但这幅作品自身确实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绘画技巧,这种线条的勾勒和人物表情的刻划,与历史上“三绝”之说并无相悖之处。如此高超的绘画功力,正是顾恺之得以画名流传千古的最根本原因。


(本文為筆者正在出版的書畫系列叢書中同名文字一篇,未經許可拒絕紙質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