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转载:我的孩子我来管!

(2011-05-29 11:16:41)
标签:

转载

我的孩子我来管

     

    孩子们难免犯错,大人们自然要管。谁来管,怎么管,学问很多。

    我家里是两个刚三岁多的孩子们,虽然已经很懂事,可毕竟是孩子。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管教孩子完全是自己说了算,可人多的时候,管孩子就不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家说了算的情形了。孩子们大了,有了自己的判断、认知和逻辑思维,他们知道怎么去和大人周旋,甚至怎样来运用大人经常使用的理论来和你斗智,有时还真能让大人们一时语塞哑口无言。如何管教孩子成了越来越重要的一门学问。

    很多年前曾经看过一个美国连续剧,其中有一段,大意是,处在青春期的侄子侄女做了让自己姑姑不爽的事情,姑姑揪着孩子们上门告状。孩子们的妈妈听过小姑的叙述后没有责备孩子们,只是让孩子们上楼去。姑姑于是很生气,跟自己的嫂子说:他们做了这样不好的事情,我把他们带回来,你怎么能不管他们,就让他们走了呢?孩子们的妈妈正色自己的小姑“你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到我的家里来告诉我该怎样教育我的孩子”。孩子的妈妈说的一点儿没错,管教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方式,时间、地点、方法、方式等等,因人而异。所以,除了父母,外人,即使你是孩子的爷奶舅姥七姑八姨,关于管教孩子的事还是免开尊口的好。

    父母的一言一行,周围人的一言一行,其实都被这些看着还是小人儿的小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头脑里还会去进一步地进行分析,尽管这些脑子里的过程我们做大人的并不能够看得见。包括家人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上不同的态度,别小瞧你的孩子,他们都能观察的到,于是才会选择对他们自己有利的态度或者方式来和家中的大人们玩“战术”。尤其是大人们意见不一的时候,更是小孩子们最喜欢钻空子的时候。我的女儿,别看只是个三岁的小人儿,有时已经会有意识地偏好或者寻求她认为会对她好、能对她的想法有帮助的人的特定的认同和庇护。只要家里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她会开始小姨舅妈舅舅阿姨叔叔甚至做钟点工的阿姨,谁在眼前就叫谁,希望他们能上前解围。因为她小小的脑瓜里似乎已经清楚地知道,如果寻求他们的帮助,那她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而我,有时则不得不婉转地告诉我的家人朋友或者亲人:在我教育孩子们的时候,请不要插言,更不要插手!如果碰巧你在场,请保持沉默,那样最好。

    插言,是指听到我教育孩子们不可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一边赶紧过来告诉我,没关系的、还是孩子、大了就好了、没事的没事的等等,一边告诉我的孩子没事的、没关系、不要紧这样的帮腔。插手,是指在我让孩子们time out 或者“现在我不和你说话,你自己去坐在小板凳上想一想,想好了来告诉妈妈。妈妈让你坐小板凳的原因”时,而我一转身之后就上前去自作主张地把孩子抱下了time out 的小椅子或者拉着孩子们的手兀自从板凳上跑开玩去了的情景。

    我知道,孩子们犯的那些事,说实话真的也不是什么大错误。我想做的是,希望孩子们知道,父母的思维或者方式,还有要求他们自己去做的事情,在任何时候都会是一样的。这些不会因为有着亲朋好友在场就改变了。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为人处事的方法是要从小来养成的,说的白一些,这些都是家教。家教家教,一个人在家里受到的教育,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习惯、认知、教养,关乎人一生的品格、修养和气质。

    小孩子们就是这样,如果父母一方在管教的时候,总有另一方插手插嘴告诉管教的一方就此打住或者干脆直言说你这么管孩子们不对,那孩子心里除去困惑不说,还会立即投身友好一方的怀抱寻求安慰或者帮助,时间长了,孩子们要么无所适从,要么就会有两面性。譬如说,在母亲不让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会转而寻求父亲的意见,如果夫妻有默契自是很好,如果没有,那么父母意见相左的同一件事就很容易让孩子不知所措,养成以后不良的习惯甚至品德。

    其实,你去看或者观察,任何西方的家庭里,电影电视书籍里,或者西方的聚会时,但凡有孩子犯错犯犟执拗而被家长管教的时候,尽管周围都是父母亲朋,家长满座,但几乎见不到,像中国的父母亲朋那样有人上来劝慰父母,甚至调解,或者去给人家在管教中的孩子解围的。西方的人们信奉两点,其一,这完全不关他人的事,是人家自己家里的私事;其二,管教小孩子,完全是人家父母自己的事情,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地点都是人家做父母的权利,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告诉人家父母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或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该怎么做,除非人家自己来求助主动要求你的帮助。至于说上来给人家正在接受父母管教的孩子解围,说没事的没事的去玩吧玩去吧之类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你是绝不会听到除开孩子父母之外任何人试图擭稀泥的声音。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在国外或者一些西方的场合,如果别人家的孩子犯了错,一般是比较严重的错,比如经常在学校欺负自己的孩子或者做了什么你认为不能容忍的事情,那么,这个成年人一般不会自己去直接训斥或者告诫那个犯错误的孩子,而是会采取向孩子的父母反映情况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至于人家父母听了你的投诉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那完全是人家父母自己的决定。大人一般不会去介入孩子之间的问题,也不会去直接面对孩子,有问题了大人只和大人谈,除非你是那个孩子的老师。

    我有一个朋友自身就是一个国际学校的老师。她的儿子有一次被另外一个孩子的妈妈错怪,儿子被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了一顿,回家后非常的沮丧。晚上从孩子嘴里弄清原委之后,她特意去敲开了那个孩子妈妈的家门,告诉那个孩子的妈妈,不要管教我的孩子,你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来告诉我,但不要去训斥我的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的问题你来告诉我,我自己会处理,你能做的就是可以来直接来告诉我而不是去说我的孩子,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那个孩子的妈妈也许原本就知道这样管教人家的孩子不对,人家家长必会找上门来,能做的除了听就是道歉。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碰到过这样的情形:母亲和父亲的意见不统一。那个年代,父母打骂孩子是理所应当的,我和弟妹们没有少被为人师表的父母的戒尺或者巴掌还有教鞭锤炼过。有时母亲生气打我们的时候,父亲就会来劝,而母亲劝的时候,父亲常常是那个不依不饶要求伸出手心用戒尺惩诫的。于是,那时的我,会在那时那刻,在心里记恨打我的一方而感恩阻止的另一方,有时还会把这种情绪写在日记里。成年后,想,其实,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情很不公平。很多时候,有些事情因为父母的意见不一甚至还就不了了之了。

    我的先生告诉我,每次他和自己的哥哥被妈妈否定时,有时会去父亲那里碰运气,觉得万一父亲同意了,哥俩就可以如愿以偿。可是,每次父亲听完哥俩的陈述或者要求,第一句话就会问,你们妈妈怎么说。哥俩于是就不得不把妈妈的意见给父亲重复一遍,父亲听后无一例外地会说,那就照妈妈的意见办吧。在哥俩的印象中他们的父母从来没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时间长了,哥俩就明白受到责罚或者惩戒时不再到父亲那里去另寻它途,因为结果是一样的,反而倒对母亲言听计从起来。

    我刨根问底地想知道难道凡事你的父母意见都会是一样的吗,先生想了想说,其实,父母肯定不会说是事事意见都一致,但是,至少,他们从来没有当着孩子的面争执或者表现出不同的意见来。于是孩子们就会很明确地知道,父母是一体的,至少在处理与他们有关的事情上。即使意见不一,至少在孩子们面前父母是“一个鼻孔出气的”。

    这是不是一个最基本的教育孩子们的家庭氛围呢?

    在我家里,如果我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我的先生一般会支持我。有时候,先生会问孩子们你们妈妈怎么说,孩子们就会告诉爸爸妈妈的意见,先生也就很尊重我,说,那就听妈妈的吧。反过来,我也是这样。有时候,我和先生的意见也不一样,但,我和先生从不当着孩子们的面表现出我们不一致的意见来,事后再商量再商榷再忠告的情况是有的。

     从同事或者朋友那里我知道,在很多的三世同堂的家庭里,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是会来劝或者护着孩子的。这有时候就会给孩子父母带来一定的难度,时间长了也会让孩子感觉很困惑,不知该听哪一方的。孩子父母有时也会不知所措,不知自己到底管得对不对,该管还是不该管,管的力度或者执行力又能有多少。其实,我想奉劝老人家,尽管被管的孩子是您的孙子或者孙女儿,但请仍然尊重孩子的父母,他们才真的有权利去管教自己的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他们自己的家里。

    你说呢?

    所以,看到人家在管教自己的孩子,如果正巧让你给碰上了,请不要插嘴,更不要插手,这是人家父母最基本的权利,你不插嘴或者出手帮忙实际上是在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家父母。毕竟,人家是在教育人家自己的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时间、地点都是人家自己的权利。

    当然,我说的管教绝对不包括打孩子。因为那根本就不属于我所说的父母管教孩子的范畴,那是暴力的,不被容许的,也是需要人人引以为戒的。要是在国外,别说是你的家人朋友来劝阻你,照着国外的理儿,你还有可能会被孩子起诉或者公诉人起诉,甚至被暂时剥夺孩子的监护权,是不是可以被认定有资格重做孩子的监护人那还是一个画着问号的疑问呢,允许你到社区做义工赎罪那是轻的,因为打了孩子而受牢狱之灾的父母也是大有人在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