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去了4次,好热的天,好多的人,好长的队!
躲开人员最集中的那些国家馆,只看企业馆,虽然拥堵和人潮要好许多,可辛苦依旧;但是窥伺未来的喜悦,还是胜过了一切,一点都不比我参看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感受差,我真希望中国应尽可能多的办一些这样的展会,这个古老大地太需要未来的元素充盈,年轻人太需要这样的氛围陶冶,毕竟未来才是一切。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未来感十足,车与出行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是概念展出的重头戏,展会上,未来车首先被定义为零污染,零排放,友好环境,甚至有仿生模式,利用叶子光合作用的原理来解决汽车动力问题,让二氧化碳成为动力原料,变有害排放为有益排放;此外,智能化,共享化,小型化等元素,也都体现出来了,在动力供给方面,则更多偏向太阳能的利用和转换,储能当然还是避不开电池,如此等等,在2010年,构建和想象的是2030年的生活场景,如今6年过去了,2030年其实说到就到,而且根据过往的经验,现实发展的实际情况,其实是超越想象的,比照BB机-手机-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汽车产业真要变动起来,2010年世博会的想象力是不足够的,当然,未来的基本元素,它基本上也都给到了。
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环境友好(可再生清洁能源)等等,这是上海世博会定义的未来汽车,现在看来,除了在动力供给上的过于理想化之外,它基本是到位的。 上海世博会的未来车展馆,都是传统车企搭建的,对未来的描绘,当然也是它们,可见作为行业老兵,它们非常清楚未来的方向,可是后来,第一个做出强烈未来感的、标志性品牌的却不是任何一家传统车厂,而是一个从未有过造车经验的创新狂人,埃隆马斯克,他的特斯拉打破了所有传统车企的藩篱,成为第一个异类,再次印证了颠覆从来都是来自外部的既定传统,毕竟,自己革自己的命是困难的,以至于大的行业革命来自外部几乎成了定律。
对于这种现象,其实不难理解,任何动作大一点的新应用都会对现有产业格局产生冲击,在行业内和产业链之间,在单个企业内部,都会阻力重重,越成熟问题越大,障碍越强,例如仅工会这一只老虎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大关口。所以,并非传统企业不够积极努力,而是包袱或者需要顾忌的方方面面太多太重,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同时,对传统的依赖和天生的守旧,也是重要因素;再加上汽油统治汽车百年,利益纠葛错综复杂,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等等;所以,认识力先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看行动力!资金极端困难的艾隆马斯克,经验从零起步,反倒让特斯拉成为第一位出场的颠覆者,分水岭就在执行力上,真要拼多重实力的话,美系欧系日系老牌车企还是有巨大潜力的,只是他们不可能发力而已,可正是这个起步,大体就把未来的局给定了,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即在于此,巨人不是一下子就倒下,新势力也是逐步磨难所成就的。这个道理,从企业开始,到行业,乃至国家,都是一样的,没有永远的强者,能量转换才是永恒,转换的契机不常有,契机出现了,行动才是关键!
传统巨人车企并不缺失未来理念,只是现实让他们不得不选择一步一步来,一点一点改,这样在各方面都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但是很遗憾,这样的美好是不存在的,一定会有终结者。
今日信息世界,思想和观念的创新可以迅速传播,成就与否最后的差别就在执行力上,执行力才是一切,扎克伯格的FACEBOOK与马斯克的特斯拉是这个道理最好的诠释者,想法相似不要紧,谁能做出来才是重点,犯点错也不要紧,重要的就是立即行动并且死磕。小扎五个小时内就让FACEBOOK的雏形从想法到上线并开始迅速传播,“原创者”帆船兄弟还在脑际做未来梦呢;马斯克倾家荡产,倦在朋友家的沙发上负债做出特斯拉,大踏步迈向未来,没有包袱无所忌讳,这才是创新的第一要义。
以执行力为特性来评判,贾跃亭一点也不逊于上述两位,在造车方面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超越了马斯克,这是实事求是,马斯克是顶级创新者,冒险精神第一,永远做最具开拓性的事,贾跃亭相比他要再现实些,也更具商业化能力,毕竟新事物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具备了极强的商业化潜力;马斯克是在造一款动力上具有颠覆性的未来车,贾跃亭是想以车为起点重构未来整个产业链,动力性能只是其中一个必要元素!
2017年1月3号,乐视在美国的战略伙伴法拉第未来,推出了他们酝酿已久的量产车,用法拉第来对标特斯拉,两位旷古罕见的伟大科学家,承载他们的精神,在新世纪共建未来,既表达了对前辈的深深敬意,也寄托了对未来的责任。这款车秉承的理念是:互联网化、人工智能化、电动化、社会化、移动场景延伸和衍生化,未充分揭秘的部分也是更为重要的还有:
1.销售模式、应用、售后服务、保养的全程创新。
2.由一次性硬件售出即终止模式转变为售出即多项综合服务才开始的超长尾模式。
FF91的出世是以挑战传统汽车各项高端性能和电动车最重要的充电续航能力为起点的,它做到了,也引发了强烈关注,立即引发超出预想的购买欲,但是,这不是它真正的颠覆性所在,乐视系造车,或者更确切地说,贾跃亭做车,真正的颠覆性在FF91发布会没有被重点强调的部分,未来数年里,这一颠覆性会逐渐显露真容。
此前乐视造车捂得太严,外界有误解可以理解,方东兴近距离跟踪,他明白;吴伯凡第一批参与试驾,又是未来学专家,他也了解;我长期跟踪研究乐视,多次写乐视模式和乐视汽车,对未来学也兴趣浓厚,认识上可能会深一些。这次FF91出世,很多人客观点赞,但也忘不了强调一句,FF和乐视要分隔开,别划等号,这可真是有点贻笑大方了,发布会的焦点是最后贾总开着FF91上场并用英语对全世界演讲,虽然自动泊车因现场干扰巨大出了些状况,之后弥补成功,但整体上瑕不掩瑜,FF91是聚合了全世界多个优秀造车人的作品,但它具备未来颠覆力的主要部分,正是极其明显和典型的乐视贾氏思想:破界化反,战略上用未来定义未来,战术上用未来定义现在,FF91未重点解密的部分,正是乐视在中国践行的商业模式,我总结一句话叫做硬件售出即开启终身服务模式,多个硬件群体发力,并连带大数据跟踪。发布会上FF91研发团队两大核心人物置贾跃亭为中心地位的表现,足以证明他远远不是一个出资人这么简单,而是这款车的产品经理。对未来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认识与已经成功的实践,让他具备产品架构师的能力,这才能够从世界各大高端厂商聚集到这么一批资深业内人士共创大业,在整个事情的促成上钱是较次要的因素,贾跃亭的未来思想,乐视已经有的工业实践和成果,中国元素,分占前三位,钱只能排到第四位,后来知道,资金虽然是一路紧张,但是FF的员工数从两三百人,一路增加到1400人,越来越多有真材实料的人才从传统车企过来,共同创造出新的2000多项专利,并在不可思议的两年时间里,拿出了令各界震惊的量产车。
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总是发布会最先讲出来点题的,3号FF91的发布会上,Nick Sampson开场就说我们是打破传统,打破边界,从0到1,完全推倒重新架构,创造新物种的!传统企业强调的安全性,偏偏是我们要挑战的,在这里,安全性不是说车的安全性能不被重视,正是我前文所指出的,传统大企业虽能感知未来,但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妥帖,要去四平八稳的、“安全的”去接近未来,这给FF这样的企业留存了巨大的创新空间。每一个有实业经验的人都能体会,在一个成熟体系里,做个改变是多么艰难,随着FF91的面世,Faraday Future逐渐开始揭开神秘面纱,一些对内部员工的报道也多了起来,可以看到他们的背景都很强大,来自著名大厂,积累深厚的经验,对来到Faraday Future有着非常深的思考和远见,与其在传统大企业等着安全的慢慢的靠近未来,不如来这样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方来,这对那些有本事又急切想改造世界的人而言,如鱼得水。
贾跃亭的出现并汇聚这批人才既有偶然性,也具有相当的必然性,偶然性是他个人的机缘和破界化反思想的成熟与这批人的相遇,必然性我认为就是中国的国运,这么说不牵强,如果新概念的互联网智能电动车最终成为世界出行方式的主流,那一定是一件天大的事,就像未来学者吴伯凡所预见的那样,汽车曾经缔造了一个强大的美国,新概念的互联网智能电动车也一定会缔造一个强大的“某国”,因为它带来的甚至是社会体系和关系的变化,贾跃亭主导下定义的车的未来,除了零排放,零堵塞,无交通事故,可以定制的个性化能力,极高的效率和准时性,随叫随到,共享性,智能和学习能力,个人识别力等等,还有多种场景和移动应用的延伸,这势必将彻底重新定义移动和非移动的状态,走到这里的话,可以说,这个新概念的互联网智能电动车于未来绝对是一件“天大的事”,绝不仅仅是简单置换汽油车,改变能源供给这么简单,对这种体量的事情,就不是愿望强烈和基本能力具备就能造就的,除了这些,它还需要点运气。
我们来看看促成这种未来出行体系快速建立的条件是什么?
1.能源制约
2.环境要求
3.人口因素
4.制造业全面成熟
5.传统包袱轻
6.移动互联网较成熟
7.空间和外太空能力强
8.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
9.创新力的社会诉求
运气就是那些你不经意间具备而别人不具备的东西,有些甚至是负面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它又变成正面了,比如人口因素,中国高铁能成功,成为世界第一,首先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人口基数,否则体现不出它的经济性来,高铁是改变中国出行方式的重器,但却不具备广泛的推广性,绝大多数国家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建造。
车就不同了,如果新兴出行方式连带移动状态被重新定义,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推行的,那时候中国走向世界就是完全的水到渠成。
在我列举的九个条件中,前三个是绝对刚性同时是中国独有的,印度有潜力但远没有中国那么迫切,美国则都不具备,能源方面它宽裕的很,特朗普甚至有不再单宠新能源的政策可能,传统能源业也是一个大产业,和美国决策层的利益关联千丝万缕,而且美元石油的联系曾经是那么的深,完全脱钩也需要时间;人口方面美国没有压力,环境方面有压力但远没有中国如此巨大。这三点,一向是中国的劣势,但在新概念的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快速成熟应用面前,反倒是优势了。
其次,传统包袱轻,这是相对的。中国的汽车产业,走的都是合资、收购,用市场换技术的路子,技术能力上在全球是处于下风的,虽然现在总产量占世界不足四分之一,基本都是中低端车,来一次较大规模的变革,虽然也压力不小,但极有可能占领未来的制高点,相比之下,利远大于弊,就算有一定的阻力,相信认识提升到一定高度,中国管理者的执行力方面有可能会远超美国。
至于制造业体系的成熟,这一点竞争力是很大的,美国不可能让制造业全面回潮,那些有污染的,有危险的,它还是要挑挑拣拣的,但产业链的全面不可能这么挑肥拣瘦的,总要有所付出。新概念互联网智能电动车如果在中国大力发展,按照那些特性去建立的话,必然会催生出一大批新型配套产业服务链体系,这对打造未来自生长的,新兴的制造业,意义巨大,未来对全产业链的主导性也大大增强。
接下来三个条件,全球除了美国,中国即便不能算第二,也是第二梯队里的,综合起来看,同时具备这些条件,有迫切发展需要又具备发展能力的,非中国莫属。
最后一个创新力的社会诉求,期待值最高的,我想也是中国吧,走到今天还在拿四大发明说事有点不好意思了,全社会确实有迫切的愿望做出一个大家心服口服的中国创造,这个基础是具备的。
可以这么说,贾跃亭无意中缔造了一个中国梦的雏形,最初的冲动可能就是一种商业本能和特殊的敏锐,透支自己的财力聚合世界顶尖人才,抢到了先机,尝试着成为未来交通出行大产业的标准制定者,但我觉得,这事正好暗合中国的国运。
只是,这个先机的保鲜期可不长!!!
FF91虽是用挑战传统汽车高性能的指标和电池续航能力赢得世人关注,0-60公里2.39秒的提速能力,1800牛顿•米的扭矩,700公里的电池续航与充电一小时可行500公里等等,证明的只是其技术实力,但它真正的颠覆性却不在这里,硬件指标过两年就会有竞争对手赶上来,FF所引领的颠覆性就是贾跃亭所说的:未来汽车的重要衡量指标不再是传统汽车的那些东西,渐渐地那些指标会成为标配,新的、最重要的标准是车的计算能力,再进一步说,就是智能化能力,这一标准所涵盖的内容,需要一本书来描述也不为过,只是在这里,这一个标准来点睛就够了,这就是最顶级企业的特征:它本身就是标准,创造,制定,规范,美国在多项领域里的世界第一,走的就是这个范儿,中国要强,就必须有这样的实力。
贾跃亭在中国,已经为他的汽车梦准备了电桩、零派共享,大圣车服,易到用车等中长线的布局,这些功能性的延伸与配套,在当下美国也未能同时集中在一个人的名下,对参与FF新汽车梦想的高技术人才来说,这些都是吸引他们的元素,因为这意味着,铺展他们梦想的边际更加大了。
所以,乐视汽车(FF91+LESEE)颠覆了没有?答案不全在贾跃亭手里,也不全在乐视手里,更不由未来参与战投的合作者决定,答案的大半在中国手里,本文前述的所有,可以充分证明对未来汽车,中国有特殊的独到优势,这也是方兴东吴伯凡等了解和思考至深的人倍感兴奋和激动之根源所在,但是这个优势的风口期并不长,是需要快速跟进的,乐视汽车的颠覆与否,取决于它的智能化,社会化,共享化,无人驾驶推进速度和快速商业化能力上,以及它多项后期的创新服务体系上,这是一长串全新的产业链,这件大事,贾跃亭和乐视可以引领,但达到真正颠覆的境界,靠他一己之力是做不了的,要国家支持,要许多企业家共同配合来完成,不知中国的企业家们,是否能够感应到这里面巨大的创新和发展机会,如果成功将会意味着什么?
可喜的是在新能源造车方面,中国企业界是在行动起来的,董明珠,王健林,蔚来汽车,比亚迪等等,他们或许没有贾跃亭构建的格局大,但群体性攻坚的态势是起来了,是大好事,未来市场容量和分层也足够这些企业生存,走到一定阶段合作也是更大的概率,因为市场实在巨大!
新概念智能电动车巨型模式一定需要是企业发扬团队精神才能落实,才能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在这样的机遇面前,团结起来,共谋大事才是当务之急,看来去年年底贾跃亭被推选为中国企业家年会的主席并非偶然,是有深意的,相比乐视目前遇到的阶段性困难,乐视汽车初现成功以及它所引领的远大未来,这点代价值得付出,这样的企业也必将克服困难,重上高峰。
FF91的热辣还在继续,谷歌搜索量不断激增,许多人写下来生动的试乘体验,惊叫连连,真诚的为之点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