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翅膀,两个标杆
(2013-10-02 12:38:35)
标签:
股票 |
翅膀是腾讯,标杆是张艺谋和郑晓龙。
乐视网停牌期间发生不少事情,对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效率是最显著的特点,一旦方向明确,“快”而“准”是最重要的企业素质要件,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多能获得高估值的支点。
与腾讯的深度合作,与魅族的联手,解答了我在《乐视如何打移动这张牌》中提到的问题,腾讯是目前中国大陆互联网企业中唯一明确取得移动互联网门票的平台型企业,和腾讯深度合作,是一步登上移动互联的超大容量的飞船之举,用事半功倍来概括,当不为过,后续双方的动作频度会很高,一方有内容,一方有巨大用户群,起何种化学反应拭目以待;
和魅族的联手,初步做与手机硬件厂商合作的尝试,能否就此达到完美,并有丰沛收获,还不得而知,这里留下伏笔,因为要想打造软硬件完美的产品,如此稀松的合作关系不足够,魅族做产品是把好手,但是缺少一对飞天的翅膀,乐视有能力给予,而在移动终端方面,这一屏到底是和腾讯一路以软实力杀到底,还是走超级电视的路子,需要好好思量一番,量化一下最优化方案来决定取舍。
收购,一定要做到1+1>2,1+1=2都不能算赢,表面上去掉一个竞争对手,实际上的成本支出和消化不良或许不如让竞争对手自动消失来得划算,收购是一门大学问,优酷收土豆是同质化竞争到白热化后的必须,是1+1<2的企业兼并,这件收购案完成后,优酷就此沉寂,因为需要太长的时间来消化,内耗巨大,一年下来视频业竞争套路也经历巨变,优酷甚至无暇顾及;所以,企业发展最好不要走到同质化竞争的路子上去,一旦如此,这种低效率的兼并将不可避免;
本次乐视收购“花儿”,可以打一个高分,首先它对乐视控股权稀释较少,但生态环框架上却获得一个重要支点,花儿名声不大,但是其作品名声却大得很,《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春草》、《金婚风雨情》、《满秋》、《我是老板》、《甄嬛传》、《新编辑部故事》等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电视剧制作的一流水平和最佳班底,不管是导演、编剧还是演职人员都是一线的,不止是一线明星,是一线演员和大腕,这代表了较高的艺术层次,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人物是郑晓龙,在电视剧产业当中,就时间跨度而言,能长期准确把握整个行业脉搏,紧贴时代发展气息,持续推出好作品的,郑晓龙是唯一一个,中国有好作品的电视剧导演不少,但能够如此长期的占据核心地位的,恐只有郑晓龙一人,所以谓其为电视剧产业的一个标杆不为过!
标杆的意义,首先在于质量保证,影视剧是个综合艺术,各主要门类质量齐全一致才好把握分寸,标杆有号召力,有凝聚力,更有发散力,是形成一个正反馈机制的必然要素;其能够集合与调动的资源,是个未知数,用得好,是无价的;比如张艺谋,其国际知名度不管在圈内还是圈外,都是巨大的,不仅在电影界,戏剧界,舞蹈界,电视制作界,体育界,甚至文化旅游领域,都有相当的知名度,这是多年来的作品积累所开拓出来的,隐藏着极高的再开发和延伸价值,一旦利用得当,收益巨大。
郑晓龙与花儿影视是长期合作关系,目前签约合作到2015年,花儿投拍的多数作品都与郑晓龙相关,这么长久的合作下来,关系是相当的稳定,好作品不断,而且一部《甄嬛传》为双方合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花儿后期几年出品的作品,也都将由郑晓龙执掌,因此在未来的两年内,把郑晓龙看作是乐视旗下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合乎实际情况的。
为此有必要了解这位电视剧标杆人物的基本资料;郑晓龙,1984年至今,先后担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管生产副主任、主任,在任期间曾策划组织了多部在国内引起强烈轰动效应的电视剧,如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第一部长篇室内剧《渴望》、第一部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第一部编年史风格的电视剧《一年又一年》以及《无悔追踪》、《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蓝色三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罪证》等等一批优秀电视剧作品,其中多部作品获各项大奖。在中国电视剧事业发展史上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第一”。
1993年,郑晓龙亲自执导的21集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后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创收视率最高纪录;
另外,作为电影《大撒把》和《遭遇激情》的编剧,郑晓龙还曾荣获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奖。
1991年,郑晓龙赴美创办华艺影视录像节目有限公司,在北美地区发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生产制作的电视剧,并独家代理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节目代理公司在北美地区的录像节目发行业务,这是中国在海外开辟的第一个电视节目发行阵地,为中国的外宣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5年,郑晓龙为积极探索中国电视剧生产规模化,市场化的道路,与全国28家省级电视台签约开办了中国首家国产电视剧精品剧场《长青藤剧场》,年播出量达300多集。为探索中国电视剧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刮痧》——是郑晓龙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