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苛刻的市场越值得投资

(2012-04-24 10:30:17)
标签:

股票

创业板退市制度实施细则出台,引发创业板大跌,这一针,直接戳在中国股市酱缸文化之最深处,创业板成立上市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几乎是最严厉的挑剔和指责,而中国股市最难产的退市制度,也首先在创业板上鸣锣开道,这一切,都表明,最先和成熟股市接轨的,也最有可能显示出资本市场伟力的,不是什么风险相对低的主板或者什么蓝筹,而是被各方一直苛责对待的创业板。

 

我以前说过,中国的创业板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因为中国的创业板概念不同于美国,不同于欧洲和日本,甚至不同于香港,原因在于创业板上市要求基本上和主板中小板只有量的差别,基本没有质的差别,至少三年以上持续营业史,至少连续两年盈利等要求都只是比中小板低一个数量级,但对于企业来讲,只要行业选择得当,企业发展初期财务数据的大小,是很难衡量一个企业的未来前途的,也就是说,一个在中国上市的公司,不管进了中小板还是创业板,本质上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别的,这和美国的那个创业板大不相同,美国的创业板上充斥了大量的三无企业:无产品,无销售,无资金,有的只是一个可能有前途的技术,或者就是一个点子和商业模型,这样的公司一大把,多数都是无疾而终,风险确实是相当的大!

 

中国企业整体走上股份制才不过区区20年,这一点上,其纯粹性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的时间序列上正好是反的,越新的相对越纯粹,风险主要是在企业运作和竞争以及行业特性上,制度性的低效率,桌下交易什么的东西要少得多,中国市场经济这么多年下来,制度红利和先天性的占位红利基本上都发放的差不多了,以后的好企业主要看经营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衡量,中小板和创业板完胜主板的潜力巨大,尤其在退市制度先行在创业板执行之后。

 

中国股市最不堪的一点就是只有生,没有死,主业搞不好就搞重组,可以一次两次,甚至五次六次反复重组,完全彻底的劣币驱逐良币,结果就是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重组大牛股,却几乎没有向社会贡献出几家真正有影响力,创造力和持续成长性的大企业,像三一重工、张裕、白药这样的企业还是太少了。

 

创业板的高估和随之而来的持续的苛责要求,加上现在制度上进一步的向成熟市场靠拢,让我觉得创业板真的可以多放点精力去研究了,新制度甚至有造假追溯而终止上市的要求,这对企业的诚信建设非常有利,也将迫使企业家不要把脑筋放在亏损后怎么玩重组的游戏上,专心作好主业是最大的事业,这是真的大利好,只不过,它的效用显现,是非常慢性的,那些认为创业板退市制度落地利好蓝筹的说法,长远看实在是大谬也,简直就可以叫做是叶公好龙现代股市版,我们一直在呼吁和成熟市场接轨,要实行三公制度,但在创业板上真的向这一方向迈进的时候,人们却是夺路而逃,从现在开始五年为限,看看创业板能拿出多少有相当实力的企业,能像苏宁那样真正走市场化扩张而成为巨人的企业,我个人觉得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创业板企业行业的构成多样,以科技,生产和消费为主,资源型企业几乎没有,而中国未来转型发展的重头,主要就在科技和消费性企业上,如果在制度上保持严苛,不给企业任何不好好经营偷生的活路,最大限度地做到良币驱逐劣币,那么这一定是中国股市的一块好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