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百四拾九)北京姐姐与我谈论中国九星------色彩视觉艺术是无国界的符号语言

(2024-02-05 11:50:26)
根据我国古代乐典《曾侯乙钟铭》的推算,周代黄钟律的标准音为864.07Hz。虽然十二音平均律到16世纪才被提出,但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这一标准音降八度便是432.035Hz。“基于C = 128Hz音乐(C音调齐声在= 432Hz)将支持人性通往精神自由的道路上。人的内耳是建立在C = 128Hz上的。”不仅如此,A = 432Hz与光谱和脉轮系统相协调,而A=440Hz却与之不和谐。所有光谱的频谱都与八度音阶相关,从伽马射线到次谐波。这些颜色和音符也与我们的脉轮和其他重要的能量中心有关。如果我们知道脉轮连接到太阳光谱的七个射线,那么我们使用的音符和频率应该是相同的。432Hz是宇宙键盘或宇宙音叉的调谐音,“地球心跳的音阶”。现代标准的A=440 Hz却相反。“
不同音频的乐音同一年中的不同时令,同该时令的气候、物候联系起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就是天"气"在一个回归年中的二十四种或七十二种表现,同时造成了不同季节中声波的不同。因此,五音可以说是关于"气"的量化的另一种表达。《淮南子·天文训》:“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可见光指人类可见的电磁波区域,从波长360到760纳米,也就是4*10^14到8*10^14赫兹的一个非常狭小的区域。432赫兹———864赫兹
七律定五音:七律数出于北斗七星,北斗定四象,象数“中五立极,临治四方”,五星(金木水火土)定五音,五音建运。“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三阴三阳源于五运六气,术数即运用天干地支表述五运六气理论框架。五运六气描述的是能量运动规律,能量运动规律化为五音六律就可知道为什么远古规定六艺之首为“乐曲”。依据五音六律做出的乐曲发出和谐的共振,能量放射作为乐音之根本。土为宫、金为商、水为羽、木为角、火为徽。其中黄钟为基准音C,五音六律定出六十纳音。“五运经天”说起28星宿,北斗七星划出天象范围,东南西北每一天象范围中都有北斗指定的星宿。四象共有28星宿,四象划分十二宫的时空区位。
“非遗”文创作品、文旅融合创意作品,矢量图形Adobe illutrator具有绘制日期记录,中国色彩的图形均为Adobe illutrator电脑软件绘制
色彩语言解释了西方“宗教”释义为东方文明的源头,什么是神?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玄冥是指水神,北方孟冬。无论多少颜色在一个画面中都需先形成格局的象,有象有格局才能呈现色彩的变化,预测格局的运气变化趋势。察颜观色即察看格局的分布、观看格局的变化趋势。
道就是规矩,有规矩成方圆,既有所能就必有所不能。著名的水结晶实验,也能看见不同频率的声音,对水结晶的影响:音流学(Cymatics,又称声动学)领域的研究。中国色彩符号语言形容音流学研究的音频图像形容为“可见的声音科学”。声动学的图形显示:“我们每次生成432赫兹声波的图像时,都会形成一个三角形。经过多次实验后我们得出结论,三角形在连续动态的声动中形成“驻波”,一个稳定结构驻波(星形)与432赫兹具有关联。”例如二个三角形重叠成六角形(雪花),二个四边形重叠形成八角形(雪花)。中国色彩语言依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这个“数”意指三元(天元、地元、人元),三界(天界、地界、人界),三这个“数”含义深刻、蕴含着丰富的智慧。音流学(又称声动学)的研究也能从图形中解读“数”的含义。中国色彩符号语言用图形容音流学研究的音频图像表明为“可见的声音科学”。
五度相生律(中国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中国皆独立发明。中五立极,临治四方”、“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和“五步推运”的方法。
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黄帝内经》云:"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与天地相参。"”又说:“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它说明了五音、五脏和气的五种运动方式的内在联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属木、火、土、金、水,从而五音与五脏相通,有了"五脏相音"学说,即宫声入脾,商音入肺,角声入肝,徵声入心,羽声入肾。
与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似,五音也是对立统一的,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于调式上为主属关系,此为相生;而商、角属金、木;徵、羽属水、火,均为大二度,系不协和音程,属相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