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大粮山风水神秘面纱

揭开大粮山风水神秘面纱
文/诗村人
巍巍八百里太行,华夏民族来龙正脉,造就了三晋大地无数秀美山川,山西省高平市米山镇境内的大粮山就是散落在南太行的一颗璀璨夺目珍珠。
大粮山历史悠久,引无数米山英杰竞折腰,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人文景观。廉颇屯怀古寄情,定林寺寻幽听泉,郑子明打擂香油河,董千金魂归孤女台,更有那荡气回肠的丹娘化蝶,刘翰林巧计回故乡等动人故事传说。米山镇自古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刘家、程家、崔家、王家、郭家、张家,明清两朝家家敢称百万,定林寺铁佛寺,双双国保,瘟神庙蝴蝶庙,庙庙奇观。所有这些都和大粮山特风特水有关。
大粮山山形浑圆,似一枚官印钟坐古泫巽方,又是七佛山龙脉之龙头雄视盖州大地。殷商时期,现在的米山镇一带曾是商王室同族商盖的封国,即古盖国的中心。后来因周灭商,米山遂又成了周太辛甲的封国。春秋时期,赤狄族的一个部落首领翟辰米率一支人马由潞州南下,灭掉了辛甲的封国,建立了辰米国,又称米子国。翟米辰就是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将米子国的国都选在了大粮山下,大粮山曾有过“米尖山”的古称。战国晚期,秦赵争锋,大粮山成为廉颇老将军的幕府所在地,上演了一出“大粮山上夜唱筹”的好戏,“以沙代粮”的妙计成功动摇了秦军的军心,迟滞了秦军的进攻速度,米尖山于是被叫成了大粮山,它从此成为长平之战首屈一指的历史名山。唐武德元年,高祖皇帝下诏在大粮山下置盖州,统高平、陵川、丹川、盖城四县,州址即现在的米山镇。
大粮山雄踞古盖州之北,北方壬癸水,其象玄武,玄武大帝无疑是米山镇百姓最大的保护神。在大粮山上创修玄武庙是米山历代百姓的夙愿。早期玄武庙遥不可考,有记载可查的是在明嘉靖年间,由乡民张子仙等众人合力建玄天上帝神宇,后几经颓废,又几度重修,它的兴衰和米山百姓的命运息息相关。在米山流传这样的俗语,“大粮山有了头,东仓河清水流,秀才举人辈辈出,年年不断头。”只要是玄武庙鼎盛时期,米山便是科举辉煌之时,比如有明一代,庙貌森然,香火鼎盛,米山此时出了以刘虞夔祁贡为代表的一品高官,当时米山镇号称有“三斗三升芝麻官”。抗日战争后期,为防止日伪占据山顶寺庙作据点,高平好几个山头上的庙宇被拆毁,大粮山玄武庙也成为特殊身份的“革命烈士”。“大粮山上没有头(庙宇)”长达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之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高平市民营企业家,曾任晋城市三届政协委员、高平市三届人大代表的程广瑞先生为了米山父老乡亲前途着想,深谋远虑,从长计议,慷慨解囊,从2003年开始组建旅游开发公司,投巨资复兴大粮山。通道路,修庙宇,建广场,搞绿化,美环境,倾其心血将大粮山打造成为一处高平最早的国家3A级景区。至此,补全了大粮山巧然天成的“四灵”风水。说起程广瑞先生,他和大粮山有着不解之缘。米山镇有民谣曰:“三月三,大粮山,祖师老爷下江南。”祖师老爷即真武大帝,又称玄武大帝,相传阴历三月初三是祖师老爷的生日,巧的是程先生的生日也是三月初三,幂幂之中他感到复修大粮山庙宇是他责无旁贷的责任。其实,米山程氏一族和大粮山的缘分自古有之。乾隆元年立石的《定林寺种松碑记》记载,程氏族人程起风参与了在定林寺周边捐资植树的义举。勒石于清道光六年的《定林寺重修石崖记》记载,程氏族人程警斯遵家君之志,以广行善事为责,捐巨资修筑定林寺山门前方的石崖,方使定林寺山门免遭山洪之害。程氏族人还捐资复修大粮山石阶,此事在民国初年申筵宾撰写的《重修大粮山米尖寺缘簙序》中有记载,称复修的石阶为“程孝子梯”。文曰,“程孝子梯直插云表,寺后积雪不消,八景之中为高平第一”。
大粮山玄武庙按我国古代传统庙宇布局设计,其势如凤凰展翅,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殿宇金碧辉煌,红墙绿瓦,仙乐袅袅,宝气升腾,如临仙境。峰顶远眺,四野葱茏,米山古镇屋舍俨然;近观东烽不堆、西烽不堆青松苍翠,如两块碧玉落入人间。
南方丙丁火,以朱雀名之。朱雀乃水中之鸟,鸟中之王。风水要看坐向,坐要山,向要水,背山面水,上风上水,故南方位置需要有水。“风,界水而止。”也就是说,风只有遇到有水的地方(洼地)才能得以留存,气才不会散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藏风聚气”。米山镇之南的大东仓河道,乃米山镇藏风聚气之处,不可小觑。米山水库之建,阻绝了流水,对风水遭成一定影响。
左青龙属木,右白虎为金。镇之东的龙顶山脉,莽莽苍苍,乔松摩云,青龙之妙莫过于此。
米山镇之西的牛山,乃“右白虎”所在。牛与虎同属,我们常说九牛二虎之力,虎牛皆为勇猛之曽。牛山对米山镇有守护作用。常言道 “宁可青龙高一丈,莫要白虎高一尺”。龙顶山:海拔1193.3米,而牛山海拔只有1027米,此乃自然造化垂青米山。
南方葛洪《神仙传》曰:“我行青龙,彼行白虎,彼前朱雀,我后玄武,不死之道也。”而米山镇前后左右尽皆占尽“四灵”风水先机,这也是米山曾作国都,州府,并一直作为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原因。
大粮山作为米山的靠山,系来龙正脉,在风水学上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粮山兴,米山兴。”
从高平全域看,大粮山位于高平城巽方,充当文峰塔的作用。“潞泽青紫半在高平”之現象,以及高平一中北清二十年不断线都和大粮山所起的风水作用密不可分。如果能在大粮山广场前方“西烽不堆”那儿建一座大型魁星楼,高平文运之盛必定名冠三晋。
高平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大粮山风水的保护。勒石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高平县正堂永禁凿窑碑》记载:“高平正堂白(白县令),为永禁凿窑保全龙脉事。照得大粮山为米山镇来龙正脉,关镇生齿所系,千家坟墓攸关。亘古以来,从无行窑取煤之事。因被奸民张国龙,张德威凿山开窑,有伤龙脉。本县亲履其地,立行填塞,乃勒石永远禁止。为此示仰大粮山附近地分,今后务凛遵禁示:凡自七佛顶下至粮山一带,前后左右,勿得窑取煤,永行严禁,如违重究不贷。为此勒石。计开禁约四至:东至王家庄土桥河外,南至本镇南河,西至南庄石桥口,北至七佛顶。”由此可知,从古至今大粮山一直为米山镇来龙正脉。
现在的大粮山林静谷幽,古木森森,鸟语花香。拾级而上,可拜玄武,瞻廉颇;曲径通幽,可参禅,可听松。春有百花烂漫,夏有荫翳清风,秋观层林尽染,冬赏大粮积雪。可谓灵山秀水大粮山,四季美景看不烦。朋友,面对这样的风水宝地,你心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