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阁老故里行
毕阁老故里行
文/诗村人
怀着对毕阁老的崇敬之情,2010年5月20日下午我约请了好友毕广和田昶,决定一起去他老人家的出生地去走访一翻,希望能够准确掌握毕阁老的一些生平轶事和生活遗迹。毕广是东德义人,自称是毕阁老的后裔,有了本村人的同行,事情要好办的多。
下午风和日丽,公路两旁的田野一片新绿,让人心旷神怡。驱车过长平村不远往东拐,钻过一个铁路涵洞,很快就到了德义村,德义村又分为东德义和西德义两个村。毕振姬的故里准确应在东德义村,顺治十七年致仕归里后,移居伯方,在伯方建造了气派的藩宪第。我们先去看了毕阁老的墓地。墓位于村北不远,四周群山环抱,附近长着很多老梨树,给这个小山村添了不少的妩媚。我远远看见两通高大的石碑矗立在田野中,其中的一个没了碑首。碑前方十几米范围内,有六七个很大的盗洞。推断墓室早已被洗劫一空,其中一个还露着墓砖。据村中老人讲,墓碑并不是在现在的位置。一通是毕阁老的,另一通为其夫人的。毕阁老的碑还完整无损,显得很高大,但字迹风化严重。两个螭首中间刻有“诰敕”二字。尽管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霜雪雨,仍让人产生敬畏之感。拍照后我们又寻访了毕振姬的祖居,祖居为一处独院老宅,原大门不复存在,现在的大门残破,且为土坯墙。正房和东西屋都为砖包楼房。门窗的砂石过梁上原雕有精美的图案,但文革中被人当“四旧”凿掉了。有趣的是正房的青石门槛上,正中浮雕一只公鸡。后经村中一位高寿的老人讲,传说毕阁老出生时,屋中飞出一只鸡,于是家人便给他取名为“振鸡”。可能是有飞升之兆吧,后官名改为“振姬”。然后我们又回到西得义,想亲睹一下傅山先生撰写的“毕坚义故里”碑,让人失望的是碑已看不到了,前不久修路时刚被埋在地下,真让人觉得惋惜。毕家世代居住得义村,皆以务农为生,家境贫寒,因而并无家谱,现存家谱仅从毕振姬的曾祖父开始记载。
毕振姬的曾祖父,名廷纪,配郭氏,详情无记载。毕廷纪生一子,名应科,即毕振姬的祖父。毕应科元配郭氏,继配陈氏。《泽州府志》载:“毕应科,解纷排难,以义重乡里。捐赀以赈流离,典田以助婚葬,事庶母五十年无闲言。”毕应科以义行祀于高平县文庙乡贤祠。毕应科有四子:一桂、一梧、一栋、一桢。三子毕一栋,字松山,即毕振姬的父亲,配田氏,即毕振姬的母亲;其时,毕家依然贫困。《泽州府志》载:“毕一栋,家贫,事亲克孝,常走潞安负米供亲,不惮劳。日治田山中,食时必归,视饮食间,不甘辄颦蹙。初,父外出,属以善事祖母陈,一栋体父志,孝养甚笃。岁必两省父所,报祖母善饭。父故老农,然嗜人读书。一栋辄令子振姬旦晚雒(luo)诵,曰:‘能得尔父欢心,吾虽劳不苦业。’事继母如所生,收葬地之无后者。女弟及族党,承父母意屡资给之。振姬后以积学闻。”毕一栋以孝子祀于高平县文庙乡贤祠。毕振姬出生时,其父母皆37岁;毕振姬无兄无弟,只有一姊。毕振姬17岁时,取妻郜氏。两年后,长子毕湗(康熙十一年中拔贡)出生;另有一仲子及一女。
从德义村出来后,我们又来到伯方村,察看了毕阁老府邸遗存。
毕振姬举家移居伯方村后,顺治十八年开始在那儿开始兴建自己的府邸——藩宪第,工程一直持续到康熙初年。藩宪第坐落于伯方村窄圪洞街南段偏西的位置,原来的宅门临街而建,高大雄伟,左右石狮威风凛凛,门楼斗拱壮丽,中悬巨匾“藩宪第”,为当时名儒傅山真迹。藩宪第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是毕振姬任广西按察使和湖广布政使时所建的府第。宅院包括十三个前后左右相互串联贯通的院落,分为三个部分。北部为毕阁老本人居住待客的场所,内包括祖宗祠堂、文武书房院及女眷花园;西部为子孙居住的地方;南部为粮仓碾磨附属区。布局简洁明确,一如其为人。这些院落因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大多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现存较完整的有文书房院、武书房院、祠堂等。
文、武书房院,布局基本相同,皆为坐北朝南,面阔三间,悬山屋顶,二层挑出阳台。所不同的是,在建筑规格上上,武书院更宏大一些。文书房院的木雕、彩绘均生动活泼,花朵鸟兽栩栩如生,院门外额为砖雕,刻有“鲸吞”二字,暗示求知应如巨鲸吞海,要嗜学如命。
1985年伯方村统一安装自来水,要求自家挖掘沟壕。毕振姬的第十四世孙毕满堂的家人在自家院内的过道中心挖出了四十多公斤银锭,皆为官银,产地铭文为山东自淄博等县,时间铭文为顺治十二年。这些银元宝后被文博管理部门收藏。
毕振姬辞官归乡后,居家20年,仍体察民情,为民请命,乐善好施,深得当地百姓尊重。其先后列祀高平和古泽州文庙乡贤祠,且是入祀泽州文庙乡贤祠的唯一高平人。康熙二十年七月(1681年),毕振姬病逝于家中,临终遗命“不志不铭”。卒后,“上下妒者意消,士大夫远闻皆泣”,由傅山先生题字、其门人弟子公立了《毕坚毅先生故里碑》,过往者皆敬之。毕振姬病逝后第二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三月,长子、高平两县士民为缅怀其功德,在长平村北门外公立《得义毕老爷永思碑》,以载其善行义举,表永思之情。这块碑后被毁为几段,遗弃在长平村北门外的田埂中,看来“永思”是不可能的。
毕振姬一生笔耕不辍,勤于著述。其著有《尚书注》、《西河遗教》、《四州文献》、《三川别志》《病香居烬馀》等书,为文主春秋内外传,文风坚苍古奥,其门人牛兆捷集其文,编为十二卷,傅山先生点定作序,署名《西北之文》。
往事如烟,一代亷吏能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去探索发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