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这4种病,多晒太阳就能预防

标签:
健康杂谈 |
分类: 健康医学 |

1、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冠心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最新研究发现,适当晒太阳有助于调节血管功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3,这一物质不仅促进钙吸收,还能刺激体内一氧化氮的生成。一氧化氮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作用,从而帮助预防冠心病。

2、修复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此外,维生素D还能减轻心血管系统的氧化应激,修复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造成的血管损伤。建议每次晒太阳20至30分钟,
3、晒太阳预防抑郁症
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发现,阳光照射能显著提升大脑中血清素的分泌,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能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暴露在自然光下,尤其是清晨和傍晚的柔和阳光,有助于改善心情、调节生物钟、促进良好睡眠,从而对预防和缓解抑郁症有积极作用。临床上,光疗法已被证实对季节性情感障碍和部分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疗效。日常生活中,建议每天抽出20分钟在户外活动,享受阳光,既能愉悦身心,又有助于心理健康。

4、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持续攀升。大量研究证实,户外晒太阳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自然光照能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有助于抑制眼轴增长,从而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此外,户外活动时眼睛可远眺放松,缓解睫状肌疲劳,降低近视风险。国家疾控部门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天应累计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即使是阴天也有效果。家长可利用碎片时间,多带孩子户外运动,帮助其远离近视困扰。

5、晒太阳的科学方法与安全建议
虽然晒太阳益处多多,但也要讲究科学与适度。过度暴晒可能导致皮肤老化、晒伤,甚至增加皮肤癌风险。晒太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开紫外线最强的正午时段,建议上午9-11点或下午3-5点进行。每次晒太阳15-30分钟即可,儿童和老年人可适当延长或缩短。选择面部、手臂、背部等皮肤暴露部位。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玻璃会阻挡紫外线B,影响维生素D合成。防晒产品应合理选择,PA高SPF低的防晒霜可防止晒黑和光老化,但过度防晒会影响维生素D生成。有皮肤病、光敏感、皮肤癌等疾病的人群应遵医嘱晒太阳。

前一篇:一句懂得,暖的是心
后一篇:有人牵挂,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