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标签:
健康杂谈 |
分类: 健康医学 |


又是一年小寒日,严冬到来天地寒。
小寒正值“三九”前后,全年最冷15天,不懂规矩要吃亏。
1
举行腊祭
老话说:小寒游子要思归,大寒岁末庆团圆。
走到岁末年终,小寒是全年倒数第二个节气。
过了这寒季的最后两关,
回家团聚的时光就指日可待了。
一家人团圆热闹,免不了要在家中或祠堂祭祖。
通过祭祖活动,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也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事业顺利。
俗语说得好:“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小寒节气,被认为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
吃点儿热乎的、喝点儿暖身的,不仅能保持身体温暖,还能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老南京人在小寒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最美小寒,不过一剪梅香。
民间多有赏梅风俗,甚为风雅。
不妨约上三五好友,共赴一场梅花之约。

2
忌人犯懒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小寒节气,正是人们加强锻炼、提高体质的好时机。
运动也要适度,根据自己的体能状态,做到科学安排。
早晨运动不宜起得太早,以日出时外出较妥,以补阳光照射不足。
但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
衣着以保温、质轻、柔软、合体为主,莫要练到大汗淋漓。
《黄帝内经》众说:“寒则血凝。”
小寒时节天寒地冻,血液遇冷变得凝滞,不能濡养人体,甚至容易形成瘀血。
因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老体弱者,应格外注意日常的防寒保暖。
尤其是对头肩部,更要倍加呵护。
因为头部和肩颈,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
冬季外出,应穿高领衣服,佩戴帽子、围脖。
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
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
手足本就属于人体末梢,尤其双脚离心脏最远。
双脚血液供应较少、血液流速缓慢。
又少有脂肪覆盖,难以抵挡寒气的侵袭。
且脚部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小心脏”。
受凉易致人抵抗力下降,使病邪乘虚而入。
冬季应穿保暖舒适的棉鞋棉袜,养成每日睡前泡脚的好习惯。
寒冷冬天易上火,多由阴虚火旺,火热内郁所致。
五心,是指双手、双脚,外加胸口心脏的位置。
这五处容易感觉热,睡觉的时候要伸出被子,甚至想把手心贴到凉的墙上才舒服。
要缓解这种症状,需保持乐观畅达的心绪。
前一篇:老人过冬指南,值得收藏!
后一篇:学会正确聊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