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不一定是坏事

标签:
健康杂谈 |
分类: 健康医学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那些时常有小病小痛的人,比那些看似毫无问题的人更长寿,这就是所谓的“小病不断,大病不来”。这个说法是否真实呢?
其实,小病的频繁发生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免疫力并不是直接从营养中获取的,而是通过身体内外各种抗原的刺激,激发免疫系统产生的。

当少量的细菌和病毒反复刺激我们的身体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以便在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侵入时迅速作出针对性的防御。可以说,这些微小的细菌和病毒就像是给我们的身体打了疫苗一样,提高了免疫力。相反,如果我们的身体长期处于“干净”的环境中,免疫系统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无法正确识别侵入体内的“敌人”,从而引发各种错误的免疫反应。

实际上,很多癌症患者在发现癌症之前都身体非常健康,几十年很少患病,很少去医院看病。这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几乎没有针对细菌和病毒感染做出过强烈的反应,例如发高烧、头痛、扁桃体炎等疾病。所以,其实有些时候,身体处于疾病状态下,实际上是在排除毒素,是身体与疾病进行斗争的结果。
咳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问题之一,它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对身体是有益的。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的刺激时,就会引起咳嗽,有助于清除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
呕吐是为了排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减少吸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如果我们在呕吐时使用止吐药,会使有害物质滞留在体内,对健康有害。

如果只是单纯的呕吐,应适量补充水分,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伴有肠胃不适,可以在补水的同时按摩胃部和腹部。呕吐后不要急着进食,可以稍微活动一下身体,然后再进食。如果呕吐频繁并伴有腹痛、发烧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腹泻时,尤其是排泄物有异臭时,往往是身体正在排出食物或其他方面的毒素。在腹泻发生时,我们不要走进“治疗”的误区,例如使用止泻药、消炎药、止痛药等。
流鼻血其实是身体自我“去火”的一种方式。当我们饮水减少、摄入过多辛辣食物,以及环境干燥、体内“上火”时,身体会选择薄弱的鼻黏膜来进行“去火”。所以,当我们流鼻血时,大可不必担心,它会在短时间内自行停止。

不过,如果鼻血持续时间过长,应尽早进行检查。在流鼻血时,我们可以前倾身体,让鼻血自然流出,并用纸巾轻轻擦拭。如果流血量较大,可以捏紧鼻翼柔软处几分钟,或举起流血鼻孔的对侧手臂帮助止血。如果鼻子大量流血不止,应立即就医,这往往是血管硬化、血压过高等疾病引起的。
一旦体温超过摄氏37度,我们就会发烧。研究表明,随着体温的升高,免疫细胞的作战能力也会增强,同时高体温也会减少血液中的铁离子浓度,抑制病原体的发展。所以,如果在发烧一开始就服用退烧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体温不超过摄氏38度,且精神、食欲没有受到影响时,我们可以将冰块放在额头上缓解不适,同时多喝水,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吃一些富含营养且清淡的食物。如果体温高于摄氏38.5度,或持续低烧不退,或伴有发疹、剧烈头痛、关节痛、痉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前一篇:晚年最好的活法,七条(两句话)
后一篇:男人的7大城府(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