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不可享尽四种福气不能贪!

标签:
健康杂谈 |
分类: 人生哲理 |

人的福气都是“厚积薄发”,很多人不是本身没有福气,而是半路把福气弄丢了。

其实佛教早就告诉过我们:世间的事情都不是绝对恒常的,人的福气都是“厚积薄发”,很多人不是本身没有福气,而是半路把福气弄丢了。所谓福气,就是人生享福之运气。
不贪口福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一来,人类需要依靠食物来摄取能量;二来,食物的美味能令人产生精神愉悦感。
《千金要方》里说:“夜饭饱,损一日之寿。”意思是饮食要有节制,吃饭七分饱,胃口好到老。佛教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对人身体来讲,是如药石般具备疗愈功效的。同样的,佛教也最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自古便有过午不食的戒律。

当今社会物质资源丰富,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学生还是“打工人”,大家都该明白,过于丰富、浓厚的杂味,反而会使人难以品尝出食物的真正味道。
不贪清福
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什么叫“清福”,清净的福叫做清福,智慧不够的人,是万万不敢享清福的。因为人太闲的时候,就会忍不住胡思乱想,产生一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来扰乱心神。
不贪父母之福
《礼记》中讲: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顺的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等级的孝顺,是充分尊重自己的亲人长辈;第二等就是不让父母受到屈辱;第三等的孝顺,是只做到了赡养父母。
不贪儿孙之福
有“贪父母之福”的子女,同样也有“贪儿孙之福”的父母。儿孙满堂、天伦之乐,是为人父母者的福气。但有些父母,恰恰就是因为过于贪图这种福气,以至于孩子的事情样样都想管。
前一篇: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此文无价)
后一篇:莫问人间几多愁,千里云烟一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