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问与妙答(太精辟了)

标签:
健康杂谈 |
分类: 人生哲理 |

01
刘文典是当年清华名教授,他给学生上课,追求学术性强、内容新、语言独特。
他曾说过:“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

有一次,学生大声问:“先生对写文章有何高见?”刘文典应声道:“问得好!”随即朗声念出5个大字:“观世音菩萨。”众学子无不愕然——这是哪跟哪呀!
果然非同凡响,令众学子闻所未闻,细细想来,真是“高见”,把写文章的学问概括得既全面又深刻。
不仅是写文章,生活也要做到“观世音菩萨”:
02
1982年秋,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你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这句话除了具有“我用你放进去的方法拿出来”的字面意思外,实际上还隐含着另一个信息———“如果你根本就放不进去,我也就无须拿出来。”
这样,一个烫手的山芋被蒋子龙成功地抛了回去。
03
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多年的陆侃如教授,年轻时留学法国。
“孔雀东南飞”用的是比兴手法,与内容没有必然联系,简直让人无法回答?但是“方额秀目”的陆先生稍一思索,即朗声答曰:“因为‘西北有高楼’。”
“妙答”对“刁问”,人们相顾莞尔,满场粲然。陆先生此答,显示出他面临诘难时的机敏睿智,与古代典籍谙熟于胸的深厚古典文学功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更是其中的璀璨之星,读点古诗词,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文化气质,也许还能帮助我们回答别人的问题呢!
04
观众: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法师:您影印过文件吗?
法师: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场内立刻响起雷鸣掌声。后有人答道:改原稿。)
法师:应该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05
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法师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
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要三年!因为我的苦得从前几年就开始说!
法师:那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紧抓不放呢?(停了一下)你拉出的粪便臭不臭?
法师:现在粪便在哪里呢?
女士:拉完就冲掉了。
法师:为什么不把它包起来放在身上?见到人就拿出来告诉别人,说我被这东西臭过?
女士:那多恶心!
女士:听懂了!
法师:那以后你还要不要诉苦?
女士:不要了!
法师:记住,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放下过去,不要抱怨,笑对未来,方得快乐!
前一篇:格局大了,生活就顺了
后一篇:茄子和它是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