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好习惯,富养自己(好文)

标签:
健康杂谈 |
分类: 人生哲理 |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走在修行的路上。
这短短的几十年光阴,富养自己,就是最好的修行。
所谓富养,绝非欲望的餍足,物质的奢侈。
而是养成好的习惯,使自己身心丰盈,生活美好。
你想要的生活,不在别人的身边,而在自己的脚下。
01、行善养福
人为什么一定要善良?
我听过最好的答案是:“人心里都有一把火炬,而善良就是那颗火种。”
细想一下:
善良,从来都无关利益得失,而是每一个好人发自内心的选择。
你释放的善意,不一定得到对方的感恩戴德,更不一定消除世间的所有恶行。
行善,是在渡人,更是在渡己。
当年,范仲淹在苏州看中了一处住宅。
经风水先生一算,发现这间屋子风水俱佳,住在这的后代必能成为公卿贵族。
若是旁人,肯定把家里人都叫来享福。
然而范仲淹却坚持把住宅改成学堂,让苏州的孩子们全都因此受益。
后来,范仲淹所到之处,必有百姓带着瓜果欢迎。
四个儿子长大后,全都德才兼备,官至高位。
02、心宽养寿
林清玄曾和禅师有一段经典对话。
那时林清玄感情受挫,满脑子都是寻死觅活的事。
禅师规劝他:“你啊,需要修炼。”
林清玄不解:“怎么修炼呢?”
禅师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林清玄苦笑一声:“说得简单,谁又能保证别无他念呢?”
禅师答道:“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心宽了,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
生活中的事,越是计较,就越是纠结,越是纠结,就越是痛苦。
遇到烦心事,不能硬碰硬,一定要智取。
书中常说:“心宽无处不桃源,何处不是云水间?”
看得开放得下,在坎坷中也能笑看风云,在平淡处也能寻到繁华。
03、人勤养财
古训有言:“春若不种,秋则无收;少若不勤,老则无依。”
这个社会很现实,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一夜暴富和坐享其成。
我们所向往的美好未来,都是由踏实肯干的当下所组成的。
每一个拥有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曾经历过一段默默耕耘的时光。

要知道,勤劳的双手,永远比空想的大脑,更能使人受益。
此刻努力付出,将来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权。
想要的房子,想买的衣服,这些单靠宅在家里坐以待毙是不能实现的。
唯有行动,才能缓解焦虑,也唯有奋斗,才有资格日后享受。

04、阅读养心
曾有人问作家梁晓声:“读书对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梁晓声回答:“读书,能让人拥有长期对抗孤独的能力。”
诚然,阅读不仅能填补时间的空缺,更能填补内心的匮乏。
还记得疫情刚爆发时,记者在方舱医院拍下的那张照片吗?
那时病毒肆虐,整个医院的人都陷入极大的恐慌当中。
所有书籍里,都藏着一个小的人间。
若你觉得现实太苦,不如拿起一本书为灵魂寻找片刻的欢愉;
若你觉得困难无解,不如走进书中的人生,寻找一些对抗是非的动力。
当你读的书越多,就越不会被俗世所累,哪怕日后历尽沧桑,内心也能安然无恙。
热爱阅读的人,灵魂不会无趣,生活不会乏味。
05、自律养身
自律的另一个名字,叫做自救。
我身边总有人觉得,自律太苦,早起锻炼哪有赖床睡觉舒服。
然而事实上,自律和不自律,都要吃苦。
不同的是,自律吃的苦只是暂时的,不自律造成的苦却是长久的。
很喜欢一句话:“自由的前提是自律,自律的顶端是享受。”
自律伴随痛苦,但必将带来新生,任何时候都别忘了能成就你的,只有自己。
人生变好,从自律开始。

亦舒曾说过:“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
勤能养财,善能养福,阅读能养心,自律亦可养身。
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一生的命运。
前一篇:一首小诗:活着
后一篇:10句忠告,句句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