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的最高境界:谦

标签:
健康杂谈 |
分类: 人生哲理 |

《易经》:谦,德之柄也。
万事礼则谦,退则谦,让则谦,忍则谦。
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是源于内心的品德,是一定修养所能及的高层次。
01
谦虚战国时期,孟尝君的门客有三千多人,门客趋之若鹜,孟尝君的谦虚品质功不可没。尝君并不对门客的身份、地位做要求。他与门客吃同样的饭菜,宁可舍弃家业也要为门客提供丰厚的待遇,让天下贤士心向往之。靠着方方面面“人才”的支持,孟尝君屡屡“死里逃生”。

满招损,谦受益。孟尝君正是因为谦虚地对待每个人,才让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反哺”。抱有谦虚之心,就能远离灾难,如同有了人生的护身符一样。
而作为回报,就是尽其所能,还这个谦虚的人,同样的快乐和自由。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的手段排挤别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实不然。
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般的热情,有斗志、有斗魂,但他们同时也是谦虚的人、谨慎的人。
02
谦逊
春秋时期,子禹询问孔子的弟子子贡,孔子每次周游到一个国家,为什么都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
谦逊是所有美德的坚实基础。
谦逊的人不自大、不虚夸,不因学问高深而骄傲自大,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不因财富丰厚而口大气粗,如同成熟的麦穗,愈饱满愈低调内敛。
03
谦和
殊不知,廉颇与蔺相如最终和解,就在于蔺相如的谦和心态。
“道生于静逸,德生于谦和。”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牧”是守的意思,“卑以自牧”就是以谦卑自守,以谦卑的姿态守住低处。为人处世,唯有谦卑自守,才能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
前一篇:人活一辈子,无非四个字(精辟)
后一篇:顺其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