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的“神判”

(2024-09-18 07:43:29)
标签:

历史

文化

收藏

杂谈

分类: 历史事件
中国古代的“神判”
中国古代的“神判”
中国古代的“神判”
        神判又称神明裁判,是神权法观念在司法方面的突出表现,也是古代统治者假借鬼神意志进行审判和科处刑罚的概括。中国古代的“神判”
        在原始人的观念中,孽与罪是一个东西,宗教的罪恶和世俗的罪恶是不可分的,违反了前者也就同时违反了后者,违反宗教规条的,应给予世俗的制裁,而违反世俗法律的,也是神所厌恶的,应受宗教上的惩罚。 中国古代的“神判”
        正如《汉书·刑法志》所说:“圣人因天讨而作五刑”。这里“天”便指神的旨意,因为只有神能洞察人的善恶曲直,所以法律常求   助于神的裁判,常用  的办法是测  验他能不  能逃过一  个危险和灾难。
中国古代的“神判”
        神判在古希腊、古印度很盛行,在中国,史前文化时期也经历过神判阶段,而先秦时代关于神判的主要标志是“廌”,这涉及法字的阐释。中国古代的“神判”
       法本作   ,《说文解字·廌部》: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又:廌,解廌,兽也,古者决讼,令触不直。中国古代的“神判”
       廌即獬豸,又作觟   ,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可见古代关于法的起源和解释中掺杂了神判的内容。而在《论衡》中将獬豸解释为独角的羊。獬豸在后世便绝迹了,但汉朝以后历代都一直把法官的礼服和帽子叫獬豸。
中国古代的“神判”
        在先秦时代,司法制度中神判色彩最浓厚的便是商代。这主要从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商朝大量的审判主要是由卜者进行的,通过卜者占卜向神请示作出判决。中国古代的“神判”
      如甲骨文卜辞有:“贞:王闻惟辟?”“贞:王闻不惟辞?”即敬问神明,王命用刑,宜否?王命不用刑,宜否?这里,实际就是卜者代表国王和司法官意旨所作的决断。
中国古代的“神判”
        神判法在后来的绝迹,只是说在规定的法律程序上不见神判法而已。而实际上神判法依然有其潜在的功能。由于人们的宗教意识和民间信仰同神判法有着骨肉不可分离的关系,因此古代不少地方在民间实行着神判方法,特别是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更多一些。主要有以下几种:
中国古代的“神判”
        一、蛇神判。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广东地区有在神面前乞蛇,以决曲直的现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蛇放在双方的前面,那蛇向着谁作咬人的姿势,这个人就是“曲”,在蛇背着的方向的人就是“直”,用此来判断曲直。中国古代的“神判”
       一种是把香花钱米供起来,把蛇迎到家里去,放在囊中,用手去囊中探取。蛇咬了他的手指就是“曲”,如果不咬他的手指就是“直”。中国古代的“神判”
        二、沸油神判。这在袁枚《续新齐谐》中以故事的形式记载下来,即根据到沸油里去取钱的手是否烫坏,来决定是非曲直。直者一点损伤也没有,曲者臂手糜烂。一般是在通过诉讼不能决定的案件才会用沸油神判。
中国古代的“神判”
        三、杯卜神判,又称杯珓神判。即在神的面前,投掷杯珓贝壳一类的东西,来作为民众判断是非的一种方法。一般在关帝庙或其他神像面前进行,事先约定,按占卦的不同属性即阴阳来判定案件的是非。中国古代的“神判”
        四、发誓。表示忠于自己的诺言,以神明惩罚作保,以约束自己的一种方法。如《拍案惊奇》三十五回:“那个钱,我没看见。如果我说假话,我就从眼睛里往出冒血,我就被打到十八层地狱里去。”检验是否说假话时则令发誓人接受蛇神判或沸油神判
中国古代的“神判”
        神判作为古代客观历史,其存在是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的。中国古代的“神判”
         柬埔寨古吴哥窟皇宫广场上建有12生肖组成的十二塔庙,说是古代法院建筑,是法院用来关押审判过的犯人的。犯人被关押在塔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难,没有死则可以释放,死了则罪有应得。估计这也是神判的一种方式吧。中国古代的“神判”
中国古代的“神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