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要求
(2011-04-01 15:41:13)
标签:
高中语文学习要求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 |
高中语文学习要求
说明:这是2003年张玉新【特级教师,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吉林省教育学会高中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吉林省首届科研型名师】给东北师大附中网校学生制定一、
同学们升入高中,各科学习任务加重了,学习方法也相应有了变化。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我在暑期语文讲座中已有较明确的交代,请同学们参读。这里重申几点要求。
(一)必备的工具书:
1.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本)(商务印书馆)
2.成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或(中华书局)
3.常用古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或(中华书局)
积累目标:
1.积累200条成语,将意义、例句写在笔记本上。
2.对3500常用字以及3500常用字所构成的词汇进行分项积累(形音义)。
3.完成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卡片积累(课文中的例句),音序、课序,自由组合。
(二)阅读要求:
1.《中华活页文选》(半月刊)(中华书局)
2.人教社编的《读本》(一至五册)要通读,精读部分篇章。
3.积累古文100段(主要是史传),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4.科技类短文50篇,社科类短文50篇,文学类短文100篇。
阅读数量:不少于50万字(主要是现代文、文言文)
(三)写作要求:
1.写一篇分析自己学习状况(可侧重语文学习状况)的文章,主要是找自己的不足、将来的应对策略。
2.针对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独立完成,对照答案,自己批分。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主要分析高考考核的语文知识点、能力点,自己的缺项以及不足,为下学期的努力明确方向。
二、
学校的语文课堂是一情景性为特点的,知识传授主要靠声音形象和纸介载体为主,并且
是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的,这可算作传统课堂形式。网校课堂则是数字化虚拟课堂,知识传授主要靠电子媒介,学习方式主要是对电子文档的阅读,缺少传统课堂的情境性,当课堂容量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对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提出很高的要求。
自从语文学科单独设科以来,语文课堂就一直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渠道。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其明显标志是等级制,受教育的对象不普遍,知识垄断在少数人手里,教师享有崇高的地位,有所谓“天地君臣师”“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课堂当然以教师为主角,由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课堂当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西方工业文明开始后,伴随着机械化大生产,对劳动者的文化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班级授课制随之产生。受教育者的对象扩大了,但课堂仍然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主渠道。在我国,仅就建国以后而论,语文学科也被当作知识学科,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学科知识和形成学科能力,有所谓“双基训练”的说法。这种作法就是把语文课堂当成了传授语文知识的主渠道甚至唯一渠道,语文学科工具论的理论影响也扩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于到现在流弊尤深,积重难返,不可自拔。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传媒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空间、学习途径。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已经难以充当学科权威的角色,退而只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担当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学习。再说,母语国文的“知识”本来就滞后于能力,尤其不能忽视在母语环境中的长期习得。对课堂的“学得”的内容必须加以优化。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重要,再优秀的教师在特定时空能传授的知识其量是有限的,其质也值得思考。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方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得法,在课外获益。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在上课之前(尤其在所谓公开课之前)总要对课进行设计,而设计的出发点,往往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己预先设定的“圈套”,如果学生不入圈套,就使出浑身解数“启发”其进入圈套——美其名曰有课堂机智;如果学生自觉走入圈套,那教师便会产生成就感——美其名曰训练有术。如果学生就是不进圈套,打破预先设计的那一套,则教师往往自认“演砸了”。这种现代教育设计的最大弊端就是封闭,这是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课程设计观,它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注重系统内的完善,忽略系统外的一切动态的流程。或者说,现代教育观更注重静止的、微观的、结果性的东西。然而,面对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必须注重课程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超越性,语文课就越发看重这一点。所以在语文课堂,必须消解封闭设计,建构开放课堂结构。
尝试小组学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倡的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之一就是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使教育面向全体成员成为可能。小组的成果取决于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因此成员的合作异常重要。另外,竞争对手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关系,竞争是为了促进发展,力求取得“双赢”,就必须合作。对学生而言,这一点十分重要,关乎未来的发展。而语文学科必须为学生拓展未来的生存空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培养息搜集和整合的能力。语文学科不仅肩负着为本学科、其他学科提供思维的载体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提供思维的材料的重任。信息的处理是以思维为标准的,思维水平高低是信息处理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