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抛却浮躁需要心灵去敬畏和感受身边的一切,哪怕是一株草,一阵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夜星辰,一地露珠,这些身边最微不足道、看似渺小的事物恰恰能反应我们的心灵是否敏锐如初或是麻木已久,是否躁动不安或是宁静致远。当我们关注起这一切,这象征我们的心灵正在沉淀,正在走向回归。唯有此,我们才能抛却浮躁。林和靖“梅妻鹤子”,陶渊明杯酒菊花,王摩洁竹喧浣女,寄情于山水,一袭白衣,一派清闲,啸怀自歌,求一分宁静,得一生恬淡,增万物一分灵气,添人生一分悠然。正是这些美好的山与水,间开了他们与世俗,也间开了他们与浮躁。
然古语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最高境界的宁静和恬淡应是在滚滚红尘喧嚣世俗中却淡然自若,抛却浮躁却不必南山躬耕。
因此,抛却浮躁更需要用精神力量来充实自己。泓一法师李淑同虎跑出家青灯古佛,他皈依的不只是佛门,更是自我精神的醍醐。国学大师季羡林专注于国学研究,朗润书斋中求得人生真谛,他三辞盛誉,只为还一个自由自在适意身,羞煞多少世俗人。正是由于他丰厚的知识积淀,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价值。在一个浮躁的,精神的力量被弱化的年代,更需要提高个人修养,用精神的力量武装自己,用书香来构筑和巩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我们就能身在朝廷,心在野,抛却浮躁于世俗中求得一分宁静,于闹市中回归本我。这,大抵也是一种境界。
当我们拥有了宁静和平的心态,学会了敬畏和感受身边的一切,用精神的力量充实了自己,那么,想必我们已经抛却了浮躁,掸掉了心上的尘沙。林黛玉说过“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们抛却了浮躁,便沉淀了一颗洁质之心。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即便于繁花尘世中,也能救赎心灵,收获恬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