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石淑芳《两小儿辩日》公开课的感受

(2011-12-18 10:53: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日志

  听石淑芳《两小儿辩日》公开课的感受

     星期二上午的第一节课,在多媒体教室听了石淑芳老师的一堂公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对于石老师本人,我是比较了解的,因为她曾和我教一个并行班,她本人在文学方面比较有底蕴,在教学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非常有自己的个性。正因为在诸多原因,被选到了六年级任把关老师。

       她那天所上的是六年级的一篇古文《两小儿辩日》,其实在小学阶段,古文是比较难上的内容,因为学生接触不多,难以理解,在老师中有回忆,这篇课文原来是安排在初一的。她那天的上课过程至今已不是很清楚,但是有几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一、从题目入手,让学生了解古文的特点

         在引导学生利用词语解释题目后,让学生比较出来:古文几个字,翻译却是很长的,由此看出,古文非常地简洁。

      二、师生互换角色,学生解答老师的疑问

        也许之前他们已经玩过很多次这样的游戏——师生互换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告诉学生,哪里不懂,(其实也是老师怕学生不明白的)请学生为她解答,学生很乐于做这样的事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教老师的过程中,自己也学到了知识。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去年也曾听过石淑芳老师的语文公开课,我最欣赏的也是她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这堂课中,她主要体现在学习一篇课文的指导:从读通——读懂——读熟,很形象地概括了学习的大致过程和方法。另一个就是背诵的方法:减字法:先减去几个关键词,再减去,关键的句子,最后全部减去。最终达到背诵全文的目的。这种方法,我也曾用过,但是完全没有她这样规范,也没有她这样考虑周全,自己真该好好学学了!还有一个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她是在给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不懂得问题做出记号,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之后,才集体讲解的。

    四、过渡非常自然,流畅

    曾经参加赛课的时候,有老师指导我:“你已经有了很多亮点,它们就像一颗颗珍珠,现在你需要一根线把他们穿起来,才能成为一串漂亮的珍珠项链。”在她的这课中,我觉得过渡,就非常地自然。比如:当她在带领学生了解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后,就提问:“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了解了观点后又问:“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在要学生分角色朗读时,她却说:“我们现在将两千年钱的辩论赛在课堂中重演。”学生读完后,她直接接上:“这样争下去,如何是个头呀!这时谁来了?每一个环节的过渡都恰到好处,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很自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