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遥远的清爽秋日

(2023-12-27 19:34:16)
标签:

2023冬季号

刘永强

1500多年前(北魏永平四年)的一个清爽秋日,管辖胶东半岛的最高官吏光州刺史郑道昭在几个随员的护卫下,登上了云峰山半腰处的一块巨石。山上的道士是郑道昭的朋友,早已在此搭建起草棚,烧开了茶水,备好案几和笔墨纸张。于是,千古灿烂的书法墨宝就在此诞生了。

此时,中国书法已经­跨越了数千年的漫漫征途,进化到由隶转楷的探索之中。郑道昭这位书法大家,有着深厚的家世文化影响,其祖宗十四辈都是朝廷显赫官吏,被誉为中望族。郑道昭在担任光州刺史以前,曾任北魏最高文书长官,受到北魏开明皇帝魏文帝的重用,职务之便使他能够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南北书法,书法修养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与当时南朝的王羲之同名。可惜,后来的皇帝信奉佛教,郑道昭深受排挤,被下放到东莱边陲任光州刺史。

尽管官场失意,但他治理有道,一方土地被他管理得风平浪静,府衙无怨鼓,案头无积牍。闲暇之时,他就借微服私访之机,游览辖区的大好河山,云峰山就是他¾­常光顾之地。

站在这云峰山上,风景可谓甚佳。东有大基群山巍峨,西有碧海环绕,夕阳之时,金沙白帆相映,三山、芙蓉两岛玉簪翠螺。山海之间阡陌纵横,古城楼檐高翘,泛着金光的南阳河水潺潺流向大海,好一块道家圣土啊!

郑道昭是个孝子,早就有心给父亲树碑以志,恰好这云峰山上就有这样一块自然山石,平整光滑,石面大小恰好可容纳他早就拟好的文稿,这岂不是青山作美吗?上次曾经­在平度的天柱山上择石撰写过一回,但那里,山石向阳,易受风吹日晒而风化。今天,这块石头,位于山阴,且石质坚硬,可以千古不朽。于是,在此之前,就将文稿交付山上的道士,要其丈量布局,特别是避开中间的那道石缝,并准备上等纸张笔墨,要重新再写一篇亮丽华章。

道士和小童们赶紧抻好纸张,郑道昭提笔运气,接着悬腕挥洒“荥阳郑文公之碑”七个方笔魏书大字便跃然纸上,继而转入碑文,但见按笔、提笔、正锋、侧锋、方笔、圆笔,随着郑道昭手腕左转右旋,一行行笔力雄健、飘逸自然、血肉丰满且带有撰分隶意的字便有节奏地排列出来。在场的人悄无声息,生怕眨眼功夫而失去赏心悦目的机会。

这道士,号称“于仙人”,也是中­之人,曾与道昭少年书法交好,但后来由高士点拨,弃官入道,来到这东莱山中修炼。道昭就是听他言说这里如何的山水壮美、如何的民风醇厚、如何的物华天宝,特别是得知气场凝聚、适合道家发展后,才一心要求到这里为官的。道昭来此后,两人甚是投机,常在山中论道游玩,研究书法,题刻了不少的诗词篇章,使一座本来无名的小山,因其书法的镶嵌而变得荣耀起来。先前,这于仙人无事时,常到各山游玩,与民间石匠交往甚好,学得一手篆­刻的好手艺,并收藏了几套特制的凿刻工具。郑道昭先前的那些题刻均出自他手,其功力自然厚重,把书法的精髓全部×­刻其中。

两个时辰后,郑道昭写完最后一个字,轻松舒了口气,放下手中之笔,端起道童递上的茶水,品味起整篇墨宝,心中充满惬意,感觉这是平生中少有的得意之作,结构严谨,炉火纯青。回想儿时在父亲的严格执教下,退笔成冢,才有今天之收获,能为父亲写此一篇追念文章,也算是最好的感恩回报吧。但令郑道昭没想到的是,这篇抒发之作,却为书法演变留下了最好的历史佐证,特别是在整篇文章中使用了许多简化字,让后人从中领略到前人的艰辛探索。

不觉已到中午,临近的道观里传来悠扬的午时钟声,召唤着郑道昭打道回府。恋恋不舍的郑道昭嘱咐于仙人尽快镌刻完毕,到时,他会择期再来。

(2012年,莱州云峰山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山,郑文公碑被授予中国书法名碑称号。)

 

作者简介:

刘永强,烟台市作家­会、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