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讲话

(2023-11-23 16:33:16)
标签:

2023年秋季号

我的许多看法已在序言里做了表达。国瑞是我的鲁东大学校友,成长于烟台的散文家。我这些年来不断读到他的作品,一直关注和喜爱他的文字。其文与人有着与他人不同的韵致和格调,有着强烈的地域色彩。他之情怀、经历和学养,决定了其篇章的格局和高度。

在鲁东大学文学博物馆开这个会,特别有意义。这个文学博物馆,实际上就是一部图文并茂的“胶东文学史”。胶东的文学史实际上不太严格地讲,也是一部山东文学史。文学烟台,它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地方,国瑞诞生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所以不是偶然的。

我除了在那个序言里谈到的,今天再把其他的感受和联想到的一些写作问题,与在座的各位朋友汇报交流。

国瑞面临着一个问题,因为他长期做新闻工作和公文写作,他在进行文学写作的时候,会有一个转化和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我们知道,他在这方面坚持了好多年,他的文集、他的散文集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这种能力,这种用力地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这种毅力、决心和坚持,让人感动。

在一种文字氛围里待久了以后,接受了它的全部结果,有的是好的,有的可能是不利的。国瑞是很敏感的,他也谈到了,语调的转化、用词的转化、整个结构的转化,是必然的。就像听收音机一样,有时候需要转换频道。国瑞这个“频道”转换得非常好。

讲到公文写作和新闻写作,特别是公文写作,大家知道,需要大量的内容和句式的重复。大家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因为有一些提法是固定的,需要重复。但是这种重复严格讲,需要加引号和注明出处。作者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容、涉及的范围与听者,作出个人的语言表述。不然的话,会发生“抄袭”。还有书法作品,许多人照着一些书法大家或书谱在练,最后很像,然后大家就说他“写得好”。

书法语言、书法艺术,也存在一个“抄袭”的问题。它可以学习,但必须从书谱和书法家的风格里走出,写出个人的生命痕迹,这才是书法艺术。

新闻和公文,都存在着一个“抄袭”的问题。这严格来讲也是不允许的。我们有时候过分地重视什么?是文学创作领域的抄袭,习惯上,那是绝对不允许的,和偷窃差不多。但是实际上,在其他文字或艺术领域,却存在着抄袭,而且每天都在发生、大范围地发生。这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因为危害更大。它有待于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社会现象,解决起来会困难一些。

回到国瑞的写作。国瑞从公文和新闻转过来,进行散文写作、文学写作会很困难。但是他做得很好。他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语汇、自己的语言方式。有一个朋友,每个星期都要把他的诗发到我的手机上,我看多了以后,就跟他讲,说你这个诗将来要进步,要解决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避免使用他人的词汇,更不要说他人的语言了。有人可能以为,我们的词汇,不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和《中国汉语大词典》中的那一些?词汇是固定的,怎么还有自己的和他人的之分?是的,在文学这里,词语可以变成自己的,它会有这样的区分。因为词序和用法,语言环境变了,一个公共的共有的词汇,可能就变成了一个新词,它的内涵和外延,它的上升,它实际的审美方向,整个都在暗中挪移。它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新词,成为写作者个人的。

有人不懂,写了一辈子诗,为什么一直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这当中的重要原因,是他对词汇没有这个意识。他会以为,这种词语的惯性组合是天然的、自然的、合理的。这是一个错误。诗是文学的核心,是金字塔最高的那个尖顶,是语言艺术的极致,是尤其要注意的问题。我们不能用别人的词汇,通俗一点讲,不能用转手倒用的词语。只要用了他人的词汇,那就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如果做一个“广义的诗人”,写叙事诗啊,或者社会层面的那种诗,这或许还勉强可以,但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这一点,每个人都不能百分之百地做到,但是要有这个意识。有这个意识和没有这个意识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说到词汇,它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词汇再扩大就是分句,分句再扩大就是复合句,复合句再扩大就是自然段,自然段再扩大,就是整篇作品了。这就涉及结构问题。从词汇开始再到分句、复合句,不允许用他人的语言。这个难吗?很难,但这却是文学写作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谈国瑞的散文,他有没有这种主动的、主观的、强烈的和苛刻的,从词汇到语言的认识,我不知道。但是我发现他在努力地去这样做,当然空间还有很大。他用个人的情感,强烈的地方性,非常质朴的胶东语言方式,来抵消那些公用语言、惯性言说对自己的损害。这个努力效果显著。

他散文中所有感人的部分,很成功的部分,好的篇章,都是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一步。国瑞年龄比我还要大几岁,但是身体很好,可能是文学的滋养。文学一方面很辛苦,需要付出心血,但是当走入这种专业的纯粹之后,它又养人。把写作做成一种纯粹的事业,思考的不再是一己之私,而是很遥远的事情,所以人的免疫力就会提高。我看到有一个朋友,忙于冗事时一头花发,后来投入写作,5年多还不到,头发就变黑了。从他那可能得到一个启发,文学不光是让人呕心沥血,它还有一种生命的滋养性。

国瑞的散文,与另一些散文作者不一样的地方,是他写的很实,都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眼前的东西。实的东西,处理得“大实大虚”。这个“虚”很难处理。有一些所谓的乡土文学,文化馆气很重,一看就是眼界不够开阔的作者写的。地方写作,在境界和气息,阅读与思考,挂记和思念,这些方面同样应该是前沿的。生活是地方的,但文章必须空阔高远。这一点,国瑞散文里边的优秀篇章,是达到了。他写得很确定,我们都熟悉,像蓬莱,胶东,都是我们熟悉的一些景点、事物,人和主题也是常见的,但是成功的篇目,还是能够“虚”起来,很开阔,没有那种文化馆气。

文化馆气不完全是负面的,里边有好的东西,比如说乡土气,很亲近,家长里短,大家都很熟悉;但有时境界不开阔,思路打不开,想到的问题太小。这是一对矛盾。

具体到烟台,最熟悉的人和事儿,也连带着很空阔遥远的一些东西。我们经常讲“为大众写作”,这固然很对,它是作为一个一般化的原则,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大众”要有一个认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数叠加,不是发行100万册和500册之间的对比关系。它不是数量的简单叠加。这其中的问题还要复杂得多。当年鸳鸯蝴蝶派的作品满街都是,印量很大,鲁迅的书也就印几百本,800本就很多了。时间证明,鲁迅更是为大众写作的。所以,大众就是时间,这里是换了一个说法。能够经受时间检验的作品,就是为人民大众的。大众就是时间,就是历史。所以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国瑞的作品,大部分能够经受住时间的检验,许多年以后,不会被替换掉淘汰掉。

所以写作者不要简单地去迎合读者,而是要写出自己的真兴趣,要追求真理,包括艺术真理。我以前曾说,我的写作是为更高的“我”,这时候的自己是一个更高的“我”,他在高处注视和监督我。这其实也可以换一个说法,就是为时间而写作。每个人的寄托和路径不一样,结果也就不同。我是用这个路径,它是一个诗意的、比喻的。为时间去考虑,为恒久的东西去考虑,但是又很具体。国瑞写烟台,写熟悉的东西,这一点让人佩服。

国瑞他还是一个强有力的行动者。一个人的才能很重要,才能是先天和后天的学习相加形成的一种能力,但是“才”和“能”组成了一个词汇,它们还是有区别的。“才”是你个人的思索力、发明和发现力,“能”是活动力、行动力即落实力。有“才”的人不少,但是有“才”又有“能”的人不多。国瑞是二者兼有的,他有行动力。这些年国瑞组织了烟台散文学会,发起很多文学活动,主编了《烟台散文》,这是不得了的事情。大家实践了就会知道其难度。这需要行动力。一些文学想法,从行动上落实是多么困难,它跟我们的写作有时候是犯冲的,它是两股力。国瑞能够把对文学的热情用在办刊物、团结读者和团结作者,这是很难的。山东有一个刊物叫《当代散文》,也是一个内部刊物,已经几十年了,和烟台这份刊物性质相似,今天也因各种原因停刊了。可见能坚持下去,办下去,团结一拨作者,培养当地的文学力量,真是很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说众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只有群众当中才能产生英雄。爱好文学的人太少,没有多少人动笔,要产生杰出的作家,这个难度就大了。要底数和基数。所以一个刊物,培养这么多作者,让大家找到着陆点,找到土壤,这才有可能产生大树。

《聊斋志异》讲了那么多鬼怪,胶东这一带狐狸精,这个精那个精很多,怎么现在一个都没有了?有人以为是胡编。当然那是民间传说了,不能完全当真去看。但是离开了《聊斋志异》也可以想一下,自然环境破坏了,要找一个大的野生动物都很难,没有几个狐狸,从这里边再要产生一个精灵就很难了。凡事得有个基数。要有大量的狐狸,这当中才产生一个狐狸精,才有高能的动物。当然这是个玩笑了,说的不过是一个相同的道理。国瑞参与了造林,参与了生态保护,文学生态,功莫大焉。这样才有大量的文学精灵的产生,才会有那种文学的功勋人物、杰出的人物出现。现在有了《胶东文学》,大家很高兴把林雨老先生的事业给接下来。慢慢地,它又会形成一个文学群体。

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有自己的“领军人物”,没有一个两个,乃至于更多的走在前面的人,不能以他们为主形成一个团体,是不行的。爱护这些人的个性,爱护这些人的劳动,一个字一个字写很不容易。我们有时候会发现,爱护他们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爱护他们的个性。我们有时候过于随和,是因为我们在这种社会环境和群体环境中,不得不如此,但这并不一定是我们的长处。因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独特的文章,也就不会成为创作。

《烟台散文》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对烟台作者的鼓励。这是一个亦仙亦幻的齐文化发祥地,讲到一个人成功了,就说修成了“正果”。一个人到底能不能修成“正果”,他自己也不自信,在学习的道路上,许多人同行,相互支持取暖,这就给人力量。这样往前走,才会有信心。

写作事业,最后不仅是比毅力,还要比信心。学习国瑞、祝贺国瑞,希望他的身体越来越好,写得越来越多,在烟台这个文学园地里继续做一个好园丁,而不仅是做一个好作家。帮助大家,用这片园地发表大家的作品,一块儿前进。

        202398

      (根据录音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