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庙游泳
(2023-07-29 21:12:25)
标签:
2023夏季号 |
刘洪石
初夏时节,一群冬泳人相约去一个距县城10多公里的地方——南庙和南庙水库,既去拜庙,也去拜水。借游泳活动铺排仪式,亲热山水。
南庙水库位于莱州、平度两市交界的大泽山北麓的坝下南庙村,是人工砌筑的。从山涧奔泻而出的一径水流到此收住了脚,汇成清澈见底的一泓。这潭水,湛蓝湛蓝的,不起波澜,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站在坝上,乍看,山体就像一张展开的巨大屏风树起的一道坚固屏障;细瞅,赭红的山岩、青翠的树林点缀期间。山环水,水绕山,让人神清气爽,心志清明。
听村里人说,当年为涵养水土,提升灌溉,户户捐出了门板和三五根扎成并排的木料,从库底到坝顶,铺就了一条条衔接密实的路,人们就是走在这样的路上起淤筑坝的。水库建成后,生态得到改善,百姓的生存找到了依托,生活找到了出路。
山外人到访,让寂静的小山村不再平静。一路上,村里人用一双双惊诧的目光包围了我们,他们用嘀嘀咕咕的耳语交流着自己的猜测。更有好奇的,紧随我们沿着蜿蜒小径走上坝顶一窥究竟。
在醒目的活动背景板下,冬泳人聚拢在一起聆听动员,然后换上泳衣,腰间系实橘黄色跟屁虫(圆形浮漂),沿着山石砌成坝体的内切面,轻步入水,一字排开,静待出发。
趁着空当,我惊奇的目光再次打到这群人的身上:男人肩宽背阔,体态健硕,古铜色的皮肤,在光线的照射下油光锃亮,像古代武士披就的坚不可摧的铠甲,练就的腱子肉鼓楞楞的劲道十足,像上足的发条、蓄满的弯弓;女人体态丰腴,轻盈纤细,肤如凝脂,穿搭花式泳衣、泳帽,配墨色泳镜,英气逼人又不失妖娆。天生丽质难自弃,恰好又到盛妍日。抬眼望去,水面上的划舟人,正挥动桨板,密布罗网阵,保泳无虞。
一声令下,他们蹬腿发力、引臂前伸,身体划过一道弧线,瞬间没入水中。出水时,各自施展最拿手的泳姿,向着对岸,划水前进。平静的水面沸腾了,演奏着南庙最明快的欢歌。一会儿,由入水待发的一字阵,渐渐演变为游进的雁行阵,期间虽有次第变化,但头雁不落,大阵不变。他们如燕子飘逸轻灵,似蛟龙斩浪劈波。泛起的一轮轮水花,一拨一拨地向四遭荡漾。
挥臂击水、振腿、换气动作连贯,节奏分明,尽显驭水的娴熟。趟开的水线上水花四溅,时起时落,时落时起……片片水花惊相碰撞,又裂出更多细碎剔透的小花。游进不止,花繁不落。
也有水波不兴的时候,那就是踩水,一种戏水的技巧。善用肢体的细微动作,控制身体平衡,保持水中静止。踩水,最优雅的是仰躺水面,微微闭上眼睛,身承水流的慰抚,享受山色空蒙的幽远或水光潋滟的俏丽。这时,整个身心都放下了来,轻松了,开心了,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体味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等美,妙不可言。
色彩斑斓的小游帽形迹莫辨,拖行的跟屁虫隐约可见,他们彻底游开了,不可阻遏地冲向彼岸。
他们渐行渐远,此岸的我,视点也变得越来越小。在将要失去它的刹那,另一个“视点”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由朦胧渐渐变得清晰。突然想到:他们不小,胸襟颇大,活得通透、宽豁、畅达。
面对落水者,他们义无反顾,投身水中,托起濒危的生命。不仅延伸了生命的长度,更增加了自身生命的厚度。在生存底线面前,生命的本性——善良互助,绽放出它本该有的样子。当然,他们还曾投身咆哮的洪水抢救出集体财产,赋予财产以生命的价值,生命也因此得以拓展……
他们无避四时,总能看到他们奋臂击水的影子。无惧风霜雨雪,任凭风吹浪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让他们穿越千年一次次地领受,悟得“为善”,深得“不争”。
他们不懈地畅游,起起伏伏,升升沉沉——
徜徉于自然的重重波涛中,畅游在前辈用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凝成的涓涓细流里。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浸润,让他们对自然、对早已为他们做下铺垫的先辈的敬畏变得深刻,深刻又把他们锻铸得更加成熟。成熟了,就毫无保留地对着长天大地释放。释放就是回馈,回馈披受的恩泽。于是,他们与无言的山河、无识的先人呼应起来,续接心弦,一同跃动。果然,获奖选手纷纷捐出奖金,对南庙的郑重“祭祀”,成就了自我的高贵“典仪”。
横渡琼州海峡的勇士、畅游刘公岛的健士、常年坚持冬泳的壮士们,在南庙重温了先人艰难的起步。也好,收拾一下心情,打理一番,再上路。
此刻,我已释然,因为我读懂了“南庙”。不是在书中,而是在坝上,是坝上所看到的一切,想到的一切。
旋翼无人机打了一个漂亮的飞旋,似闪电,斜刺冲下,稳稳落在我的身旁,频频颔首。我想,它用自己独特的目光一帧一帧地翻阅,想必也读懂了。那么,它实时拍摄的场景,一定不差。
作者简介:
刘洪石,莱州人,教育工作者,毕业烟台师范学院,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

加载中…